【关注】预防艾滋病很简单,关键在于避开艾滋病高危行为!
艾滋病,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这仍然是一种遥远的、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疾病。人们羞于、耻于谈论艾滋病,更多的人则对艾滋病一知半解,抱着一种“回避”的心态。这样怎么能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呢?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巴州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门诊综合楼一楼大厅开展了主题为“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的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通过宣传、发放防艾资料等,使前来咨询的人员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流行现状等,提高市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此次活动共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60余份,为群众提供健康宣教、咨询服务上百人次,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提到艾滋病,很多人开始紧张了,
有人以为艾滋病病人在公交或者地铁上打一个喷嚏,周围人就会被感染。
其实,艾滋病,没那么可怕,
关键得绕开艾滋病传播途径下的高危行为。
1、性传播途径
高危行为
异性或同性间无保护的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如何躲避
预防性传播,关键是“要有一套”,进行不安全的异性性交或同性性交时,都要全程使用安全套。
提醒
目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无论是老年人、青壮年或者是青少年,只要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都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2、血液传播
高危行为
静脉注射吸毒;
和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
纹身、穿耳洞等用的刀具不消毒;
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等等。
如何躲避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
避免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器具拔牙和美容等;
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3、母婴传播
高危行为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怀孕、生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感染。
如何躲避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怀孕、分娩和哺乳。
提醒
怀孕之后也可以生下健康的小孩,但如果不采取任何阻断措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有三分之一的概率会把病毒传给婴儿。
如果艾滋病患者想要小孩的话,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怀孕,需要先通过服药来降低体内的病毒数量,生下小孩后要进行非母乳喂养,以降低感染几率。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起初,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
任何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该立即找专家评估是否需要预防服用抗艾滋病毒药物。任何有不安全性行为、性伴侣为艾滋病人、共用针头吸毒等人群也应该接受艾滋病筛查,从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任何有可疑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艾滋病毒筛查,如果筛查阳性,并不能确定是艾滋病,应该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如果确证实验阳性,患者有艾滋病症状,就应该前往定点诊疗艾滋病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意见。
据介绍,艾滋病检测一般来说可以到当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医院进行咨询检测。检测结果保密。建议曾有过高危性行为史、共用针具吸毒史、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主动前来咨询检测,这对艾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有好处。
急性感染期
15-20%的感染者在2-6周内可出现发热、发汗、疲乏、肌痛、关节痛、厌食、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般持续3-14天后进入无症状期。有的人感染HIV后并不出现任何急性症状。
无症状期
绝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始时都没有任何症状,如同健康人一样,因此,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感染的。重要的是这些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持续几个月至10年以上。随着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开始逐渐出现症状。
发病早期
滋病发病早期病人表现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分布在颈、腋窝及腹股沟等处。肿大的淋巴结多为对称性,特点是坚硬不粘连,无触痛及波动感。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贫血。但无明显其它症状。出现相关综合症。各种症状逐渐发生,日趋严重。
发病期
如长期发热(达一个月以上),进行性体重减轻(2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持久性腹泻、乏力、厌食、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由于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完全损失,发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如结核、乙型肝炎、口腔与咽部霉菌感染等。艾滋病也常并发恶性肿瘤如卡波济氏肉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综合自人民网微博、《京华时报》、《三晋都市报》、家庭医生在线、9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