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五禽戏……原来这些都是中医导引术

青岛卫生计生官微

你知道吗?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内家拳,这些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的关键词,代表的不仅是中华武术的技击技法,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导引术

中医导引术是一种以身心并练、内外兼修、调和气血、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最终目的,通过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三大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类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中医导引术以激发患者自身抗病愈病机能为目的,通过自我身心的积极调养和锻炼,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绿色、安全的健康保健治病新途径。



起  源

中医养生导引术是怎样起源的呢?

在医学还没有成型的远古时期,先民们就通过舞蹈以摇筋骨、动肢节,舒展肢体、活动血脉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随着时代的进步,导引术正式作为医疗手段之一,慢慢融入到中国的主流医学,并促进了中医药学的繁荣。

近年来对于导引健身、导引疗病以及导引康复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焦点,科研工作者们借助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导引术的健身机制、健身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操  作:分别练习达到三调合一境界

练习中医导引术的基本操作内容包括:调身、调息、调心,简称“三调”。练习中医导引术的过程,就是从三调分别练习入手,进而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

调身,就是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使身体的状态与练习导引术所要求的境界相应。

调息,是调控呼吸的运动,又称练气、调气、吐纳等,通过调控呼吸而孕育和引导内力。

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活动,也称炼神、炼己等,将意识活动从外向转为内向,改变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进入到一种“虚灵、宁静”的导引练功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通过中医导引术的锻炼,调身可以使全身骨骼、肌肉放松,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从而使情绪得到改善。

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还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

调心(意守、入静)时对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作用,可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亦能对外感性有害性刺激产生防护作用。



好  处:广泛用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中医导引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骨伤科的病症中,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征、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症、骨性关节炎等等,在实施治疗后采用一些适合的中医导引术训练,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补气养血、散寒通滞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紧张,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或粘连,加强局部神经、肌肉组织的的营养,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重建肌肉间的运动协调性,促进病症的康复与痊愈。中医导引术作为一种主动性自我调治的方法,往往简便易行,顺势而为,患者易于接受,且主动配合,有助于降低伤病复发率,巩固疗效。

中医导引术的本质是“养性练形”,临床上还常应用于身心疾病及诸多慢性病、老年病的防治。比如失眠,采用安眠药、中药、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导引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中医导引术还被用于中风后的康复,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等等。


几种常见的中医导引术


易筋经

在所有的中医导引术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易筋经,易筋经相传为印度达摩和尚所创,宋元以前仅流传于少林寺僧众之中,自明清以来才日益流行,现演变为数个流派。“易”是改变的意思,“筋”指筋肉,“经”为方法。易筋经是动功导引术的一种。该功法重视姿势、呼吸与意念的锻炼,按人体十二经与任督二脉之运行练习,锻炼起来气脉流注合度,无迟速痞滞的偏倚现象。



五禽戏

五禽戏的流传众说纷纭,传承近两千年,后世发展成了不少流派,基本传承了华佗五禽戏的思想。五禽戏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与意念配合,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编创,是行之有效的养生祛病导引功法。以外动内静、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为要,坚持五禽戏的锻炼,确能起到导引气血、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


八段锦

 八段锦是调身为主的导引功法,创编于南宋初年,练习中侧重肢体运动与呼吸相配合。该功法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调理脏腑,且运动量恰到好处,既达到健身效果,又不感到疲劳。现代研究认为,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调节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内脏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可激发各系统的功能,纠正机体异常的反应,对许多疾病都有医疗康复作用。


友情提示:视频请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内家拳法


代表者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以及武当内功拳等。

这些拳法除了武术技击作用外,大都与养生内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太极拳把拳术中手、眼、身、法、步等动作,合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锻炼时,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动静结合,柔和缓慢,以意导气,以气动身,疏通全身经络,气达全身,内气发于丹田,并复归丹田,起到了良好的健身、养生作用。

友情提示:视频请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圆式站桩法


站桩功不仅是传统武术的代表功法,也可用于养生和治疗。站桩功各家流派众多,此次介绍的是学、练较为简单,疗效显著的三圆式站桩法。所谓三圆,即指足圆、臂圆、手圆。

1.预备势: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放松。

2.足内八字: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足尖微向内扣,呈内八字形,五趾轻轻抓地。此为足圆。

3.下盘似坐:双膝微屈,膝盖不超出足尖。腰部向后放松,敛臀,臀部似坐高凳。分为高、中、低三个体位训练。

4.两臂抱圆:上身正直,含胸拔背,两臂环抱呈半圆形,如抱一圆气球,松肩、坠肘、虚腋。此为臂圆。

5.两手抱球:两手与身体的距离不超过一尺,两手指相对,相距约15厘米,五指分开,微屈,相邻手指间约一指距离。此为手圆。

6.头面放松:头部正直,唇齿轻轻闭合,舌微卷、下颏回收。两目微闭或凝视正前方较远处的某一目标。面部含似笑非笑之意。

7.收势: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放松,两手重叠敷于肚脐(男性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性反之),两眼轻轻闭合,精神内收内敛,养神片刻,两手还原体侧,两眼慢慢睁开。

训练之初,采用自然呼吸,逐渐加大呼吸的深度、幅度,逐渐减慢呼吸的频率,但应以不感到憋气为度。

训练一个月后,可以过渡到顺腹式呼吸其方法是:吸气时,轻轻用意念使腹肌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轻轻用意念使腹肌收缩,腹部自然凹下。

训练三个月后,可以过渡到逆腹式呼吸。训练逆腹式呼吸法可从一开始就着重注意呼气,而不去理会吸气,意念在呼气时引内气下行,聚于丹田。久而久之,呼气时腹部充实隆起,吸气时则放松缩回,逆腹式呼吸便自然形成了。操作中切忌故意挺肚子,腹部的隆起或回缩主要依靠气息吐纳自然形成。

一般每天训练不少于2次,不超过3次,开始时,每次训练5到10分钟;一个月后,每次训练15到30分钟;两个月后,每次训练不少于30分钟;之后最多不超过60分钟。一个训练周期为1个月,一般训练不少于3到6个周期。训练如无不良反应,可继续增加训练量,如有一些练功反应,但尚能坚持练功者,可维持原训练量;如反应强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病情恶化者,则应暂时停止练功,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练功。


(本文来源于胸科医院,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