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事业与产业并进 “中医药+X”铆足四川发展后劲

内江卫生计生

中医义诊现场


中医药发展融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四川”建设,形成了中医药的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以及对外交流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四川中医药不但“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建立,而且呈现出“中医药+X”的事业与产业发展、助推四川健康旅游的新格局。

12月7日-8日,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联合各媒体走进泸州、宜宾、内江,这是继知名媒体走进成都、南充、凉山等地后,再次集中探访全省中医药发展情况,同时也标志着由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的媒体探访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活动圆满收官。


各取所长 中医药健康旅游跑步前进

2017年,在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批具有丰富中医药资源的城市也渐渐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用中医药连接起一座交流、发展的桥梁,使各地的健康旅游呈现跑步前进的发展态势。

据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已在成都等14个市(州)建设了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示范点,推荐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示范区4家,示范基地14家,示范项目29家,其中,都江堰市被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此外,四川还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启动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认定标准编制,建立涵盖国家、省、市三级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储备库,积极推动并打造攀西地区阳光康养旅游、川北森林康养旅游及川南中医药康养旅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等,在14个市(州)建设一批精品示范点,初步形成5条中医药旅游精品线路。


因城施策,“中医药+X”再立新功

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是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渠道之一,立足行业特色,做好“中医药+”,则是近来的新举措。2017年3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省旅发委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制定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评审标准,“康养+旅游”已成为很多城市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抓手。

12月8日,“四川中医药发展成就巡展”在内江市中医医院启动,活动以展板展览与现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展现近年来我省中医药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并通过专家免费义诊,针灸、推拿、小针刀、敷贴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展示体验等丰富形式,使市民亲身体验医院中医药特色疗法,感受中医药文化内涵,呈现四川深厚中医文化和特色服务。据内江市中医医院院长阮履强介绍,目前医院正依托中医药特色项目打造中医药科普基地和中医药康养,通过筹建“沱江流域中医药展览馆”、“内江市图书馆中医院分馆”、建设药用植物园等,积极推广中医药科普知识,打造健康养生与旅游体验中医药景区,医院三期规划占地85亩“医养结合”项目,打造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于一体的新型“以医代养、医养结合”模式的医养服务机构,切实建立中医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实现“中医药+X”发展新模式。


活动现场


此外,在内江当地还充分利用具有观赏、食用价值的金银花、铁皮石斛、荷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建设集旅游、休闲、康养、科普于一体“中药材观光园”,开展中医药科普、中药材采摘等旅游体验活动,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接下来,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创建,积极创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扶持“千草村”中医药康养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同时,围绕佛手、莲米、石斛、栀子、金银花等中药材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利用旅游营销平台和渠道积极对外推广销售等,都将成为当地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点工作内容。

在宜宾长宁县,当地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发展集“花下养殖、产品加工、观赏旅游、销售服务、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元化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条。

长宁县正在实施蜀南花海药用植物园、县中医特色文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中医药+X”健康旅游产品,并结合全域旅游和美丽县城建设,整合县域内医疗机构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旅游观光、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一体的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特色中医药休闲体验小镇。据长宁县蜀南花海景区执行董事何德志介绍,今年10月蜀南花海已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种植有150余种木本药材花卉,400余种草本花卉,今后将着力把景区打造成集药用科普、种植、加工、观赏、养生、旅游为一体的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点。



除了助推康养旅游,长宁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在近年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广中医药在长宁深入各基层单位,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都已能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该县还被评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目前全县有中药材种植基地2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综合产值达1.2亿元以上。

在泸州,赶黄草、黄栀子、金钗石斛等道地中药材在全川乃至全国有着良好声誉,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泸州正在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医药产业投资首选地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

泸州天寿同仁国医馆便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赶黄草、金钗石斛种植基地,通过引进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不仅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更从源头保障药品质量。据董事长淦吉银介绍,未来还要让“川药出川”,让“川字号”中医药产品走向全国。他希望把每个地市州组织起来,通过全国的中医药相关协会等让川药“走出去”,争取在各大医药连锁企业的药店终都设置川药专柜,“这样不仅是四川人,全国人民都能用到川药了。”

而在眉山,则以医养+颐养+怡养的“三养模式”为载体,发展高端康养,立足岷东新区“中国樱花第一城”,打造占地800亩的樱花博览园,将樱花博览、科普展示、休闲服务、健康旅游等融为一体,谱写“中医药+X”发展新篇。


大单频现,四川中医药产业铆足发展后劲

2017年11月10日、11日,四川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成都召开,尹力省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众多领导出席,大会积极宣传推介四川健康产业资源,成功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企业来川投资,签约项目37项,签约金额605.98亿元。“如此众多大项目的签约和实施,将为四川中医药产业铆足发展后劲。“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会长杨军这样告诉记者。

此外,四川中医药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不断发展,四川省中医药机构走出国门、享誉海外的同时,中医药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药材生产、研究开发、中药制药、配套服务等体系进一步完善。四川中医药主导构建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动的产、学、研、用协作机制,启动川附子、厚朴等8个首批川产道地药材的综合开发和示范县建设,推进31个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建设。川芎、川乌、川明参、川牛膝等16个品种、24个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品种数和基地数均居全国第一;加速发展中医药现代服务贸易和“互联网+中药材”工程,成都天地网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电商平台,遂宁市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川产道地药材白芷集中产地。还建设了4个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和6个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四川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