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产结合、创新发展,打造领先医药产业集团

上海医药

        2月1日,由解放日报社、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7暨第八届上海国资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论坛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国资改革热点与年度创新典范,共话改革、交流经验、分享智慧。

        上海医药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大伟应邀出席论坛并进行了题为融产结合 、创新发展,打造领先医药产业集团”的专题演讲,向与会者解读了中国医药的现状、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发展阶段,以及上海医药的发展战略考量。



重组十年,高速发展

       2018年是上海实业集团重组上海医药集团的第十个年头。上海医药过去十年的发展,正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2010年,上海医药经过重大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2011年,登陆香港资本市场,首发的IPO融资达22亿美金,是至今为止亚洲医疗保健企业IPO最大的融资额;2015年,公司销售规模顺利突破千亿;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军世界五百强。

        相比开始重组的十年前,公司的业务规模增长了6倍、净利润增长了5倍、净资产增长了4倍、市值增长了3倍。到今天,上海医药已成为国内第二大的综合医药产业集团。综合实力的提升还体现在研发能力上,上海医药2014、2015年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在国家工信部评比的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0强中,上海医药名列第5位,是唯一入选的国有控股企业。未来,上海医药的发展愿景是努力成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支柱企业,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医药产业集团,并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药制造商和健康领域服务商迈进。


中国医药产业现状及趋势


        纵观中国医药产业,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趋势明显,用药市场增长迅速。尽管下一个五年增速会有所下降,但中国的医药市场仍将引领全球药品消费的增长。

        这是一个以仿制药为主的市场。对比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中国的药品市场60%是仿制药,以及17%中药,在社会医保为主的支付体系下,医保控费压力渐增,创新药单品突破空间有限,大品种以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和过期原研药为主。

        中国医药的产业集中度较低。我国有4700家制药企业,但排名前三的加起来只占市场份额的5%;我国有13000家分销企业,而前三大的企业加起来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35%;中国的医药零售有45万家之多,前三大的零售药房加起来也不足市场份额的7%。

        从中国企业研发的产品对于全球创新贡献的角度来说,中国本土医药的研发创新水平尚处于全球第三梯队,2016年主要医药研发国家贡献度中国只有4.1%。因为企业经营的产品质量层次、创新程度有所差异,市场给到的溢价也相应的有所不同,中国药企“研发费率+净利润率”仅为12%左右,美国药企超过30%,日本药企则超过25%。

        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出口总量小,增长乏力,且制剂占比小,主流市场占比低。2016年药品出口54%到亚洲和非洲地区,而欧洲、美国的出口只占29%。全球制药50强,中国尚无制药企业入围。要成为一个先进制造业的大国、强国,中国医药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不必悲观,毕竟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已有百年积淀,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医药工业40年的迅猛发展,相信未来大有希望,也大有可为。

        当前,针对医药行业的现状,政府关于质量、控费、合规、创新等方面陆续都有政策密集地出台,去年单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就有200多个。未来的一年,无论是药品、器械、生物药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政策力度。

        总而言之,下一个十年,在医药工业方面,整个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行业会加速优胜劣汰。“仿制药质量全球化,创新药水平全球化”,将成为工业的趋势。

        在商业方面,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上海医药于去年11月15日宣布收购美国康德乐在中国的医药分销业务,这两天更是迎来了交割日,此项并购将成为医药商业的标志性事件。

        另外,由于国家推动医药分开,未来药品的销售渠道将从医院向社会药房转移,医院专注于诊疗,社会药房承担药品销售,医疗器械分销市场也会有很大的增长。整个医药商业的竞争会从原来比较传统、粗放的依靠配送能力、依靠客群关系的竞争,上升到公司的信息化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上海医药的战略思考

  

        根据上海医药的“十三五”发展目标,医药工业希望能够进一步聚焦治疗领域,以高端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协同发展。商业板块则要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的一体化健康服务平台转型。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之下,上海医药制定了四大战略举措,以顺应产业变革,加快转型发展,力争行业领先。       

        第一,集约化发展。上海医药由多家医药上市公司重组整合而成,旗下子公司众多,需要加快集约化转型,打造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集团化功能平台。比如在工业方面,会加强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的集约化建设;在商业方面,上海医药从十年前的地方性国企,目前已经将业务直接扩展到全国24个省,目标是在三年后覆盖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并打造省级平台架构,依托财务、物流、信息的集约平台建设提升竞争实力。

        第二,创新发展。上海医药是一个多业态的企业,创新发展不仅包括科研、产品上的创新,更应该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机制改革,创新研发模式,促进创新转型。

        第三,国际化发展。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尤其是工业企业,基本都是从原料药出口起步的,逐渐在中国或者海外建立合资工厂。只有具备了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组织架构、国际化的运营管理方式、储备足够多的国际化人才,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的背后需要有品牌输出、技术输出、产品输出、人才输出。2016年上海医药私有化澳洲上市公司Vitaco,2017年在香港成立了海外投资平台,今年会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希望在创新药物全球多中心的合作以及搭建国际化的组织架构方面继续有所拓展。

        第四,融产结合发展。医药行业投入大、周期长,需要实业和资本的高度结合。上海医药融产结合的策略同时也依托于上海实业集团。公司在香港搭建了投资平台,未来还会考虑把相关的海外资产也纳入其中,实现海外更加便捷的融资功能。同时,通过基金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公司的触角更好地发散出去,目前上海医药作为LP出资的有三只基金。上海医药也正在筹备自己主导的产业型的投资基金。此外,要利用A+H股的优势,丰富资本运作的手段。继2016年发行20亿人民币债券之后,今年1月份公司还在香港配售了港股4亿美金。


        演讲之后的圆桌环节,刘大伟副总裁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他表示,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无论是产品输出,还是商业模式从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管理的问题,如何让组织充满活力。希望能够回归本原,符合管理对人性本质的尊重,用更好的机制来推动产品、服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