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最严监管推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

近年来

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

始终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严惩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全面实施配方注册制度。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推动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我们不怕监管严,我们只怕监管不严!”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四位“奶粉圈”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共同为国家食药监总局所做的工作点赞。


最严监管提振行业信心

近年来,监管部门逐步建立健全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体系,有效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这些监管措施包括: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GMP、HACCP管理体系,以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制度等。同时,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检查,从每个季度抽样检查公布结果一次,改为月月抽检、月月公布;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开展飞行检查;开展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实施密集的质量监督抽检制度。

    

“生产许可审查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配方注册制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突如其来的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监督了企业管理能力……这些监管措施对规范企业管理发挥出重要作用,有利于行业水平整体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魏立华说,严格的体系检查对企业是一件好事,是帮助企业寻找质量风险点、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严格的监管环境,促使整个行业进步。”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表示,一系列监管举措倒逼企业主动抓品质、抓安全、抓管理、抓标准,改造升级工厂设备,建立实验室。中国奶粉工厂实现了“批量”升级,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整体提升。

    

“监管政策严了,一些不规范企业自然会被淘汰,真正做品质的企业才能凸显出来。食药监管部门监管得越严越好。我们不怕严格,就怕不严格!”冷友斌代表强调。


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奶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开始,奶粉行业就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期。”魏立华代表认为,奶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四个“最”上,即质量最优、品牌最强、百姓最放心、消费者最满意。这是中国奶粉行业必须走的路,也是唯一能走的路。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史玉东认为,近年来中国乳业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等问题,在乳业中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创新驱动、久久为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史玉东代表建议,政府应支持乳企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支持企业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的开展境外投资并购,例如为获取新技术、知识产权、研发机构等进行境外投资等。“中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距离乳业强国还有一定距离。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民族乳业一定能抓住国内消费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创新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际化道路上坚定前行,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史玉东代表表示。

    

作为一名基层检验人员,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在伊利集团食品品质监督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1年。今年,李翠枝代表在建议中提出,顺应“大食品”发展趋势,必须加快实现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帮扶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让我国从食品大国向食品强国迈进。作为乳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大力推动产业链共赢,旨在“撬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如开创质量前置管理模式,深入原材料第一线,帮扶果农和果酱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提升产品品质。伊利的做法不仅带动了整个乳业产业链提质升级,也带动了其他相关农牧业向高品质发展。

    

把中国奶粉卖到国外去

如今,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指标和营养指标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三聚氰胺已连续9年“零”检出。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9.5%

    

魏立华代表认为,国内大型乳企在奶源指标、工艺技术、检验检测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国产奶粉质量安全实现了跨越和反超,迎来全面振兴的新时代。若干年前,他曾在国外目睹中国人抢购当地奶粉的场面,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痛心。“我当时就发誓,一定要把中国奶粉做好,再也不能让中国人到国外去背奶粉了。”魏立华代表表示。

    

“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出适合中国消费者营养需求的产品是国产品牌的责任,也是蒙牛发力的方向。去年,我们研发了超过一百种新品。”史玉东代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中国宝宝喝上适合的奶粉。

    

“中国奶粉要争取参与国际竞争。”冷友斌代表坦言,在这一过程中,质量不是问题,成本才是压力。“我们的产品一定会卖到国外去。”他自信地表示。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陆悦

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