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酶抑制剂时代: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期待更多新药
中国的艾滋病疫情严重不严重?究竟处于什么水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吴昊在中国健康媒体记者公益沙龙·艾滋病防治篇上介绍,目前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在下降,但仍有很多挑战,尤其是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优化,很多研究工作都在寻找如二联、长效的更加简化的治疗方案。
我国艾滋病病人32万 青年学生感染者急速增加
来自UNAIDS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各地区HIV成人及儿童预估感染人数为3670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人数为1950万,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人数为100万。2000-2016年,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率下降,且女性人群下降更快;新发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但在东欧和中亚地区均为上升趋势。
在中国,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艾滋病新发病例为13.4万例,HIV感染者43.7万例,艾滋病病人32.1万例。疫情总体保持低流行状态,部分地区疫情较重。国家报告现存活HIV/艾滋病占全人群的0.06%,仍处于低流行水平。5个省人群感染率超过0.1%,有5个县人群感染率超过1%。
目前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新发病例的95.1%。男性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比例偏高,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多数青年感染者没有性行为预防意识,或为寻求满足感不使用保护措施。今年两会上,代表们也建议,在高校设置艾滋病防控的组织机构,强化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完善疫情通报和会商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建立保障机制。
自1985年中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国家不断推进多项防治措施。1998年献血法和中长期规划实施;2004年“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发布;2007年艾滋病传播从吸毒、采血转变为性传播占首位;2015年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和母婴阻断全覆盖;2017年2月5日,国务院最新发布《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了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附和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全球上市药物30余种 毒性和耐药问题”棘手”
从1981年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发现,已经过去了37年。截止2017年,全球上市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已达30种:
截止2017年6月底,我国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为75.5%。药效、毒副作用、治疗依从性、终身服药需求、耐药性、怀孕等特殊情况、药物可及性和费用、合并其他疾病等多种因素成为抗病毒治疗使用时需要反复权衡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性病艾滋病门诊主任孙丽君介绍,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毒性始终无法忽略。在治疗开始几天活几周内,病人会出现胃肠道、肝脏、皮肤、神经精神方面的短期毒性;持续药物治疗后的累积效应,则多见于代谢、心血管、肾脏、骨骼方面的长期毒性,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治疗依从性也受到威胁。“随着终生抗病毒治疗的推广和患者人群的老龄化,可预计抗病毒治疗的毒副反应问题会日渐突出,治疗中需密切监测潜在的长期不良反应。”
此外,耐药也是长期治疗的挑战。2017年WHO报告显示,曾经使用过ARV的初治患者,其NNRTI的PDR的水平比未使用过任何ARV药物的患者高两倍。且有模型预测,如果非核苷类原发耐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超过10%情况下,如果继续作为一线使用方案,则在2016-2020年间,原发耐药将导致额外10.5万例新增感染病人,13.5万病死患者和6.5亿美金额外药物花费。因此WHO推荐,高耐药屏障的药物应尽可能用在一线。
整合酶抑制剂时代 更优新药仍在路上
艾滋病感染者坚持抗病毒治疗,理想的话可以活到健康人的平均寿命。可见,终身治疗已成为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目标,但需要考虑的问题仍很多,包括减少药物暴露、改善耐药性、维持疗效、优化成本、管理合并疾病等。
药物剂型和服用方面,国际指南在推荐一线治疗方案时,将固定剂量合剂(FDC)和每日一次方案成为首选。因为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不仅可以减少药片负担、提高依从性,减少治疗失败、耐药发生,还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但目前我国临床仍为多片剂、每日两次给药方案,其主要受限于国内可选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
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我国的一线治疗方案是:TDF+3TC+EFV(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或AZT+3TC+NVP(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以前者为主;而复方LPV/RTV(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二线治疗的新增药物。
全球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已经进入整合酶抑制剂时代:
INSTI:整合酶链转移反应抑制剂
20多种抗病毒治疗新型药物和制剂正在研发和上市过程中:
吴昊认为,新型抗HIV药物的使用模式将不断变革,片剂规格较小、给药频率较低、长效化合物和较强的耐药性特征的药物正在开发,可能会更便宜、容易获得。而来自于新类别的化合物如单克隆抗体(mAbs)、进入抑制剂、成熟抑制剂和衣壳抑制剂均预期用于多种耐药HIV人群。
孙丽君表示,未来抗病毒治疗应该对于终身治疗更关注安全性,治疗选择趋于多元化、个体化,整合酶和单片复方制剂趋于普遍化,并争取将更多治疗药物获得政策支持,纳入医保。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