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持续发力“健康扶贫” 不让“病根”变“穷根”

麦积卫生计生监督


  患病时间、就医个人自结费用、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刚刚来到贫困户家中的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关村调查员陈博认真、详细地询问着,手指不时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点击。

  一旁的村干部李萍却在心里嘀咕,她告诉记者:“以往入户调查都有详细的表格,调查员需要认真填写一些数据,这都还有弄不清楚的情况,可现在陈博手里连支笔都没有,问题那么多,哪能记得住。”

  “你们刚才是不是在说我?”走出老乡家,陈博解释道:“今年全省范围内都开始用‘健康甘肃’这款手机APP软件,我们通过手机就可以对入户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填报、收录。”

  健康是基本的民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8年甘肃省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甘肃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指导方案》,在通过像陈博一样的2.2万入户调查员全面摸底调查后,将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通过分片包干联合入户的方式,为贫困人口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措施,把保障群众健康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一人一策建立“动态”数据库跟踪管理

  2018年初,甘肃省多部门联合启动了全省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状况摸底调查工作。为全面摸清情况,甘肃省以视频专题培训会形式,集中对省、市、县、乡四级6000余计生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组建了2.2万人的入户调查员队伍和2600人的县乡督导员队伍。

  入户调查员陈博一边操作着调查软件,一边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内容规范,这款软件还可以即时查询,各级督导员可随时查询、督促、掌握本辖区内每个调查员的工作进度,极大地促进了调查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根据甘肃健康扶贫相关计划,甘肃省将于今年3月底前制定全省189万贫困人口中25万患病人口的“一人一策”帮扶措施,4月底前制定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管理“一人一策”帮扶措施,6月底前制定未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62.58万农村兜底保障户和73万持证残疾人员健康管理“一人一策”帮扶措施。

  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阳洼村村民韩全海对“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的好处深有体会。“以前,提到健康扶贫,帮扶干部们都比较关心我们对于一些医疗报销制度的理解,以及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后如何申请、享受国家、省上的一些救助。”韩明福说,“这样的健康帮扶,的确让我们对于一些医疗卫生政策比较了解,一旦有需要,我们也都能够很好地利用和享受政策,减轻家庭负担。但是,在正常的生活中,不同的家庭需要的医疗帮助,往往也都不一样。”

  “对于我们家来说,因为患有糖尿病的是60多岁的老人,在长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但是,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加上老人年纪大,每次去一趟县城的医院,都很麻烦。”韩全海坦言,“今年,甘肃开展‘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入户调查员在了解我们家的情况以后,联系了我们当地的卫生部门,定期安排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做检查,给我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就医困难。”

  此次入户摸底不仅对重大疾病、慢病、常见病、多发病和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等情况进行精准分类,还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管理台账和动态跟踪销号管理制度,对已完成帮扶任务的对象及时销号,对病情不清的患病人群进行免费体检确诊,对新发生的患病人群及时纳入管理帮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方案。

  与此同时,甘肃省还建立了专病专家、家庭医生、患者信息库和互动服务平台,实现患者、家庭医生与上级专家互动、预约就诊、远程指导、寻医问诊、在线支付等全程健康信息化服务,并利用“健康甘肃”手机APP和健康帮扶微信群等方式,远程指导县、乡、村做好长期实效的健康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卫计委还将健康扶贫摸底调查信息准确率和政策知晓率纳入“一票否决”约束性指标,对组织调查不力、任务完成不及时、帮扶措施不落实、数据质量有偏差、政策宣传不到位的,进行责任追究,实行诫勉谈话。

  同时,为了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甘肃省“反转”以往监督体系,建立基层计生人员为主的监督员队伍,每月上门询问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帮扶效果和需求,在为上级签约团队提供可靠信息的同时,“倒逼”健康扶贫工作进程。


  签约服务“赤脚120”团队“送医上门”

  高淑芳是甘肃省陇西县云田镇二十铺村村民,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糖、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慢性病,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她们家是当地典型的因病致贫户。

  前些年,为给儿子看病,高淑芳一家人省吃俭用,她自己连一次健康检查都没舍得做。直到2017年5月,根据甘肃省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政策,云田镇组织医疗团队来到高淑芳家里,与她们签订了“4+1”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高淑芳“久病未治”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大夫经常上门,每个月还有医院用车接(我们)检查,再方便不过了。儿子看病花的钱全部报销了。如果不报销真的没办法治疗,现在政策真的好得很。”高淑芳说,“自从有了家庭医生,全家人体检、治疗、报销这些程序一下子简便了,家庭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如今,在甘肃多地农村活跃着一支支“4+1”家庭医生联包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村医、驻村干部、计生专干和一名县乡医疗联合一体化管理上级医院的医疗专家组成。他们以保障村民的健康为己任,风雨无阻为贫困户提供服务,被村民亲切地称作“赤脚120”。

  “村民打电话随叫随到,服务过程中可以免费体检,发现重大疾病时,联系医院住院治疗。”村医成映忠告诉记者。在“4+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里,村医充分发挥“熟门熟户”的优势,不仅可以为贫困户提供体检、健康宣传、疾病预防等服务,还可以在其就医和报销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有效解决“小病拖成大病”的难题。

  与此同时,甘肃省在组建和启用县乡级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给存在“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等情况的贫困人口提供“送医上门”和“送人就医”服务,2018年3月,甘肃省启动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组团式”健康扶贫行动。截至目前,甘肃省9家“组团式”健康扶贫省级医院与深度贫困的“两州一县”17个县级分院实现全部挂牌。

  根据帮扶计划安排,甘肃省卫生部门积极完善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并与每一位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为因病致贫返贫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免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到2020年,实现“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达到250种以上,患者在县域内诊治率达到9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为方便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的贫困患病人口,甘肃省卫计委还规定: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可以诊治的患者,由签约团队提供“送医上门”服务;需向上级转诊的患者,由乡村两级人员负责联系车辆,提供“送人就医”服务,并由签约团队的上级专家负责联系床位,做好医疗救治各项准备。

  “完善组建后的签约团队将根据签约对象病情制定‘一人一策’的帮扶措施,各级医务人员有明确分工:乡村两级负责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帮扶;县级专家负责重大疾病帮扶,需到上级医院进一步住院治疗的,由县级专家帮助联系床位,预约专家和车辆;省市级专家要定期入户随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甘肃省卫计委基层卫生与流动人口处负责人解析道。

  深化医改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两个小时左右,县中医院的救护车就把我送到了省中医院,一点都没有耽误治疗时间。在兰州看病总共花了21万多,出院的那天就报下来15万多。”王海平说。

  王海平是甘肃省庄浪县阳川镇苟贫村村民,半年前因患急性肾功能衰竭而生命堪忧,现在身体已经恢复健康。“转诊速度快,异地看病可以直接报销结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实惠。”王海平说。

  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村医的各项待遇也有了提高。徐永宏是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枣园村一名村医,近年来,随着甘肃省乡村医生公共卫生经费逐年提高,徐永宏的工作也在发生变化。“实行乡村计划管理以后,村医的收入提高了,养老待遇得到了解决,没有了后顾之忧,给老百姓服务的干劲更大、信心更足了。”徐永宏坦言。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基层“守门人”的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50多个病种的诊疗,从以前的“冷冷清清”到现在的“红红火火”,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甘肃省已经全面建立医疗机制分级分工制度,实行病种动态管理,完善“省级医院负责50+N种疑难危重疾病、市级医院负责150+N种常见大病、县级医院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乡镇卫生院负责50+N种一般疾病”的诊疗制度,推动医疗机构功能精准定位,为群众提供服务。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均不设起付线。从2018年6月1日起,农村贫困人口在省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先看病后付费”。

  除此之外,甘肃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省内约有中药材1600多种。大力发展中医药,充分利用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既是甘肃的医改特色,也是甘肃医疗控费工作的重大举措。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改革综合试点省,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推动中医药与健康融合,在走中医特色甘肃医改道路的基础上,全省14市州、14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截至2017年,甘肃全省平均住院费、门诊费连续四年保持全国最低。

  为筑牢健康扶贫政策网底,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难题,2017年,甘肃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基本实现了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年内为203.7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对2776名大病患者开展了集中救治。

  在此基础上,从2018年6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参保患者住院和门诊慢特病费用按现行基本医保政策报销后,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不含5000元)的部分纳入大病保险,按比例分段递增报销,补偿基数为:0—1万元(含1万元)报销60%;1—2万元(含2万元)报销65%;2—5万元(含5万元)报销70%;5—10万元(含10万元)报销75%;10万元以上报销80%。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不含2000元)的部分纳入大病保险,按比例分段递增报销,补偿基数为:0—1万元(含1万元)报销72%;1—2万元(含2万元)报销77%;2—5万元(含5万元)报销82%;5—10万元(含10万元)报销87%;10万元以上报销90%。

  面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长期困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难题,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以来,甘肃把深化医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列为深化医改关键问题予以破解,成效显著。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2017年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甘肃等17个省给予了通报表扬。甘肃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优良的作风,推动健康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实行“挂图作战”,不让健康问题拖后腿,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作者:牟健  责任编辑:李红军


天水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局麦积分局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麦积卫生计生监督公众号(微信号:mjwsjsjd)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提出建议意见,请点击“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