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任督二脉
不知道看了以上总纲之后你是否已打通任督二脉,练就护体神功。如果看了入门篇总纲之后你都没有任何收获的话,后面的内容就更难了,看来你还不适合习武。既然不适合习武那就从文吧,我们再聊聊医学怎么样。
是不是觉道德经中的话很眼熟,不错这就是九阴真经里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什么谈到医学要搬出道家经典呢,我们先看中医里的一句话,“太过或不及皆为邪气而各生疾病。”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的理论绝大部分是符合道家学说的,因为中医本就是道医。
中医讲平衡,认为万事万物之间都有其守恒的定律。就拿我们西医常用的抗生素治病来说,道理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最初往往收效显著,但长此以往会发现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弱,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说过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微生物在强力的打压下要么彻底绝种了,要么就是暴动了。所以我们在长久以往的用药下,发现细菌的活跃越来越强,很多药已经开始压制不住,无奈只能寻找更敏感的药物。即使真的可以彻底消灭一种常见的病原也未必是好事,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就如同中医讲的阴阳五行一样,万事万物都是平衡的,微生态系统上保持着看似独立但亲密度极强的生存依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果打破了其中的平衡系统彻底消灭了某种病原,也许取而代之的是更强大的病原出现。而中医用药不针对任何外界,而是针对自身,通过调理自身的排病通道将病邪排出体外,或调理自身生理机能使身体恢复正常运转而达到愈病的目的。在疾病防控方面中医采取和平共处方式,让外界的微生物和身体之间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彼此秋毫不犯。
世上没有能治病的药,无论中医或者西医都不能直接消除疾病,都是通过改善自身或者外界,帮助机体往有利恢复的环境发展,最终靠自身康复。所以药物不是用来治病的,而是用来改善环境的。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也就是正邪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当身体表现疾病时说明身体正在和不利因素作斗争,疾病只是过程不是起因也不是结果。就好比我们是一座城池,当敌军来犯城内开始反抗,我们见到的疾病症状就是战争的过程。为什么会有战争呢,历来自然界事物之间均存在争斗与制约关系,当敌军过于强大时那么他必然要侵略他国,或当自己的军队实力过于虚弱时外界看到了也会趁虚而入。所以我们不应该厌恶疾病,反而我们应该喜欢疾病,因为疾病说明身体正在对抗外界入侵或自身的紊乱。
最好的药是我们的自身,最好的营养品是我们的心情。正所谓“自身有病自心知, 身病还将心药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 心生还是病生时。”
欢迎各位挑错拍砖,对中医思维感兴趣的可关注或留言,我们下回接着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