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中医思维落地家禽的疾病防治和保健
近年来,行业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健康养殖理念的不断提升,中药的使用越来越多,建立中医思维应用理念会让使用中药更有效。
一、认识中医思维
1. 中药是调理机体功能的,用中药要建立调理机体代谢为主的思维(药物影响机体功能为主,影响微生物代谢为辅)。关注中药主要成分的性质(温热寒凉)、味道(辛甘酸苦甜)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2. 因中药是调理机体功能的,而机体代谢或者说机体的感受环境变化的能力随季节而改变。因此各季节疾病不同、就是同样的疾病,动物的表现也有差异。所以防治方法也不同(中医“天人合一”理念和同病异治)。
3. 疾病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多发生在因气候、管理而使家禽感受到的温度、湿度、发生较大变化和机体因应激而代谢改变的时段。做好这些阶段的预防,疾病就大幅度减少。
4. 机体应激的过程是机体各系统配合完成的,预防疾病要关注各系统能力和各系统配合力,解除应激风险,成就养殖事业。
5. 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的根茎叶,可以通过配伍、炮制、工艺等不同而使中成药的效果产生巨大差异(草因医而成药、药因医而有效)。
6. 中成药的应用要通过辨证选对证候,借好机体代谢和气候影响之势,让中成药效果再次放大。比如有四个人,两个人跑一公里来这里,另两个人没动,它们依次喝一杯热水或者一杯凉水。就出现四种不同的结果;同样的试验,在冷热气候下又产生了差异;凉热水的体积和成分没变,只因水中无形的热量不同,环境气候对机体代谢之影响不同,结果差异很大。就是因为水的性质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是热性药借了机体代谢状态之势(这状态可由运动或气候带来),它本身的能量供应与热结合,产生了结果的差异。只有根据治法确立的中药配方与工艺生产的中成药,再加上合理应用,才能发挥中药的更大作用。“中医思维用中药,可谓药半功倍!”
二、中医认识的疾病发生
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素问经脉别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用”是指由于内在或外界各种因素发生异常变化,超过了动物机体的适应限度(适应能力)。使机体出现局部代谢障碍,导致正常指标异常或继发微生物的感染而使疾病发生,也就是明确疾病发生是先代谢障碍,还是先致病微生物繁殖,不同的认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根据调查大部分认为是先代谢障碍,既然是这样,就没有必要先用抗生素,把防病的精力放在防止代谢障碍上,也就是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就可以了。
代谢障碍原因之一多是在饲养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氧气(或者有害气体)的变化值超过了机体可调节的阈值,从而影响机体代谢;再之机体内部对饲料变化、防疫、惊吓等应激,导致局部代谢障碍,内外相合,影响力加大,造成代谢障碍(也就是机体内外产生的致病因素:风、热、暑、湿、燥、寒所致)。
三、中医药对疾病的预防
既然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外部环境(包括不可控和看不见的因素如红外线等各种环境能量,与季节、年份关系密切)和机体生长与应对变化代谢的改变而引起的,中药又能调理机体的内部代谢,因此只要在养殖过程中找出较大或重复应激的日龄,用中药改善机体的适应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几年来,我们根据中医原理组方、炮制、和工艺改进,不断研发探索,生产针对不同季节变化的高效中成药,同时与用户达成共识根据外部季节、气候变化、内部应激时间变化建立预防方案,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四、认识疾病发生过程的机体代谢
现代医学研究将传染病的发生过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转轨期四个阶段,根据中医的气血辩证、六经传变理论,将温热病也可以分为四个证候阶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与现代医学的传染划分基本相符。无论如何称谓,疾病的发生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轻到重(或恢复),由其变化规律或特点,也就是什么样的机体抵抗力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只要我们能够看清证候(如流泪,肿眼、发热、怕冷、散在、甩鼻、咳嗽、气喘、拉干、拉水、料粪、食欲减少、臭粪、出血、败血、精神沉郁等),什么证候有什么样的代谢状态,只要认真分析、正确用药,疾病就可快速控制。
五、认识疾病病程
调理机体代谢平衡是中医的基本思想,中药治疗疾病并不慢,主要是要用对路(借势)。中医组方是让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靶点,与动物代谢一致达成防病、治病的目的。
六、饲养后期提高回报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用中医理论指导组方、用中医理论和现代技术指导生产、用中医论指导用药,将组方、炮制和应用三者的结合,才是更有效的中药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兽药必将在畜牧业上发挥更大的效能,为健康肉蛋奶的生产再立新功。
本文摘自中国执业兽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