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节救了一名老人,因车祸昏迷43天的她刚有好转就要求回到岗位!
大家平日里有个发热感冒
通常会选择
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
小病解决在社区
已经成为我们东莞居民的习惯了
她当过大医院的专科护士,也当过社区的全科护士。每个角色她都用心做好,在社区小天地里,她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的“贴心人”。
天有不测风云,上班途中她突遇车祸受重伤。昏迷43天奇迹生还,在医院治疗、康复了一年多,刚有好转,她便主动向家人和单位要求重返岗位。为了照顾她的身体,老公每天负责上下班接送,单位安排她先到导诊台工作。别人看不起的工作,她做得热火朝天,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
今天,莞小卫要带大家认识的“最美护士”就是她,石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黎小清。
黎小清选择护士这份职业,刚开始是因为制服诱惑,“小时候就觉得护士穿着制服好靓。”黎小清说,年纪渐长,她更明白任何人都会因为健康问题需要护士的照顾。
黎小清读初中时,隔壁家的老人生病,没人带她去医院看病。“我觉得她好可怜,就带她去看病,照顾老人,帮助她康复。”经历了这件事,黎小清脑海中当护士的念头更清晰了。那年中考填报志愿,黎小清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东莞卫校。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她后来又继续深造,本科毕业于广东药学院护理专业。
1995年从东莞卫校毕业后,她进入了市第八人民医院工作。在八院,她干过内科、手术室、骨科等等科室。不同科室的工作经历,也为她积累了丰富而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经验,“我在内科可以学到内科病症处理,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在手术室能很好配合医生顺利做好每台手术和抢救各类急、危重症患者。”黎小清说,就连尸体料理,她也干过。
不同科室见到的病例不同,需要的护理知识也会有所差异。这为她日后扎根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刚毕业头几年,黎小清经常要上夜班。由于病人多,经常要忙通宵。逢年过节,她也必须坚守岗位。“经常上完一个通宵夜班,第二天早上就会变熊猫眼。”黎小清说,因为太苦太累了,身边很多卫校的同学逐渐离开了护士这个岗位。
从事护理工作至今20多年,黎小清深深体会到护理这份职业的艰辛。这种艰辛也曾让她有过彷徨,但她最终选择了坚持。明知护士岗位如此艰辛,为何还一直坚守呢?黎小清说,患者的微笑就是她心里的答案。市民的健康,需要有人付出,有人坚守。她选择了当那个付出和坚守的人。
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她从医院辞职,先后到了虎门、石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从大医院的专科护士,变成了社区的全科护士,工作平台跨度不小,黎小清在这个角色转换中做得很出色。
也许,在不少人眼中,黎小清的发展平台好像缩小了,可她并不这么认为。“过去,我在大医院十多年的不同科室的护理经验,在社区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因为我更懂得居民的心理,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黎小清说。 到社区后,刚开始病人不多,闲下来的黎小清很不适应,“大医院可是很忙的。”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居民也逐渐改变就医习惯后,基层社卫的工作也多了起来,黎小清反而更开心,“因为充实。”
记得有次,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到石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血糖。“她本身有糖尿病,血糖结果显示偏高,老人家说没事,她回去吃点药就行了。”黎小清却留意到,平日里,老人家都是儿女陪她来复诊,这次是她单独行动。就因为这个细节,黎小清在对社区居民随访的时候,特意去了老人家敲门。这一敲,让黎小清发现了问题,老奶奶在家里出冷汗,“有点像低血糖那种感觉。”详细询问下,黎小清得知老人家自己吃了过量降血糖药,幸好及时处理,老人家身体无碍。
事后,老人家的子女到社卫去感谢黎小清。“虽然这是小事,但对家庭却是大事。”黎小清说,社区的工作就是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平凡的事情。每个月,她都要到居民家中随访一次,孤寡老人就会更密集些,一个星期登门随访一次。社区的每条小路,她都走过,用脚丈量着、守护着居民的健康。 因经常到居民家里随访,黎小清跟当地社区居民的感情都很好,社区的老人家见到她来,就像见到自家子女回家一样,拉着她说说话,亲热的叫她一声,“阿清,你来啦。”“阿清,我这里有点不舒服……”
“我家里也有老人,见到社区的老人家也更有贴心感,把他们当成自己家的长辈一样看待。”黎小清说,工作起来自然也会为居民考虑的更加周全,互动也会更好。
社区工作上了轨道后,但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前,在上班途中,她意外遭遇车祸,导至重型颅脑损伤、双肺、肝脏挫伤、多根肋骨骨折,昏迷了43天。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康复,她的情况有所好转。
“这段经历,让我更体会到患者的心情,对护士的护理需求。”黎小清说,重获新生的她更加懂得就是这些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的天使,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自己的挚爱帮助患者与疾病和死神抗争。
在家康复的日子里,黎小清放不下社区里的居民,“大约出院半年左右,我就主动向家人提出要回去上班了。”黎小清说,当时自己有很强的上班欲望,不仅可以接触到患者,也可以学到更多的护理知识。刚开始,黎小清的丈夫是不赞成的,认为太太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可是,黎小清努力说服了他,“我确实很喜欢这个专业和这份工作,能见到病人康复,也能跟同事并肩战斗,感觉自己能发挥所长,最后丈夫被我说服了。”黎小清说,她做好了家人的思想工作,也去向单位申请了提前回岗。为了照顾黎小清,丈夫每天都负责接送黎小清上下班,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午关门不用上班,“老公还特地在社区附近租了一间房,让我中午在那里可以休息。”黎小清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回到了护理工作岗位。为了照顾她的身体,单位安排她去做了一名前台导诊。这个岗位,在很多人看来,是可有可无的。“很多人不愿做,觉得没出息。”黎小清却说,“导诊”看似是一件比较轻松的工作,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诊员并不容易。如,不少老人家到社卫不会挂号,也不认识字,黎小清会帮他们写名字挂号。很多老人家只懂讲东莞话,社区全科医生听不懂东莞口音,黎小清就充当翻译。社区医生每日要看的患者很多,黎小清就在导诊台先帮忙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准备表述自己的病情,也可以帮助医生先帮助患者进行病情分类,让就诊过程更快捷。
在社卫,黎小清每天要接触不同年龄、性格各异的患者,她把患者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理解和体谅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时掌握他们的心态和各种需求,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排队等候时间长,黎小清会跟居民聊聊家常,也会指导居民饮食、运动保健。
工作期间,黎小清多次得到领导和病人好评,也用真心换来了无数的真心。有次,经常来社区打针的患者就特意给她送来几盆绿色植物,给她防电脑辐射。阿叔腿脚走路不太方便,有时候出门还要借助轮椅,“他主动给我送来植物,东西虽小,心意无价。”黎小清坦言,自己的内心很激动,这代表了她的工作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这些年来,黎小清获得过不少成绩,被评为优秀护士、优秀先进个人,在各种护理竞赛中拔得头筹,都是对她坚守的最好肯定。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尽管辛劳的痕迹爬上额头和眼角,尽管青春在时间的燃烧中殆尽,但是看到病人康复后的一个微笑,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