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起朗读 | 荆友斌 : 暖医(节选)

平度市人民医院

  八月,即将迎来首个医师节。平度市人民医院悦听栏目特别开启“医起朗读”专栏,以“朗读”形式,放送来自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好声音,展现最真挚的医者情怀,展现不一样的医者风采,送上医师节里最真诚的祝福。


  本期特邀嘉宾——平度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荆友斌,为您朗读白剑锋的作品《暖医》。



朗读者

荆友斌

现任平度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和团队一起,致力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的提升,促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等建设。

专业擅长:各种颅脑损伤、脑出血、常见脑血管畸形、脑肿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



大家好,我是医务科荆友斌。今天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在此祝愿各位医生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想和大家分享白剑锋先生的《暖医》自序节选,献给所有优秀的医者朋友,希望大家都来做一名暖医。


原 文

“ 

 暖医(节选)

作者:白剑锋


  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医院。当人老了,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医院,既是生命的起点站,也是生命的终点站;既是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既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最冷漠的地方;既是最令人心怀希望的地方,也是最令人绝望的地方。


  此时此刻,谁不渴望遇见一位暖医?


  暖医,应该是一个敬畏生命的人。生命是无价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无论长短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不再来。医生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可以解除痛苦、挽救生命。在医生面前,病人可以赤身裸体地躺在手术台上,接受麻醉,任其开胸开颅。作为医生,只有懂得敬畏生命,才对得起病人的托付。


  暖医,不一定有超群的医术,但必定有颗柔软的心。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浙江有一名两岁的小女孩,即将接受心脏手术。进了手术室,因为害怕,一直在哭。一位年轻医生急中生智,从手机里找出“趣趣英语”来哄她。在这位医生温暖的怀抱里,小女孩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暖医,不一定有高智商,但一定有高情商。有一位年轻的麻醉师,遇见一位聋哑产妇。在无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麻醉师画了一组漫画,产妇心领神会,顺利完成手术。一个小小的创意,传递了无尽的温暖,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暖医,未必体现在疑难手术上,而是体现在细微之处。一位外科医生做手术时,总是沿着皱纹或者老伤口开刀,尽量避免留下疤痕。一针一线,深情如斯。一位医生认真研究病情,做了一套手术方案,病人说:“大夫,我上网查了,您选择的这个方案最费事,但对病人最好、最省钱。”


  暖医,未必能消灭疾病和阻止死亡,但可以让病人在死亡面前没有恐惧。死亡并不是医学的失败,而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生命过程。有时,最有效的治疗,就是坐在患者床边,满足临终前的一个小小心愿,或是吃一碗炸酱面,或是听一首老歌,或是看几张老照片。医生不仅要让患者安然地离开人世,更要让他们在生命最后刻感受到温暖,这才算是“有尊严的死亡”。


  暖医,不是与死亡抗争的人,而是懂得与死亡和解的人。医院是人生最后的课堂,生命不过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位12岁的男孩从小患白血病,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大半时间都在与病魔搏斗。有一天,孩子突然哭着说:“医生,我不想做化疗了,我真的想走了,我想好好走。”这位医生的眼泪瞬间喷薄而出,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之后,他和孩子的父亲谈了整整一夜,终于做出一个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放弃治疗。后来,孩子去了迪斯尼乐园,快乐地玩了一天,不久便平静地走了。父亲说,这是医生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病人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只看见了病,没有看见人。一部医学发展史,不仅是技术发展史,更是精神发育史。医学是爱的产物,也是温暖的科学。没有爱的医生,哪怕有再高的技术,也像星光一样遥远黯淡,无法温暖人心。


  春风十里不如你,暖医也。


朗读者:荆友斌

音频剪辑:李蕾

编辑:王琳 李蕾

平度市人民医院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疗资讯和相关服务咨询,疾病具体诊疗方案建议来院面对面咨询专业医生。 

小编那么拼,点个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