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来了,最适合做这事养生,养肾防寒又壮阳气!
今天(11月7日)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意味着着冬季的来临。
正值秋冬两季交替之时,立冬节气气温开始降低,降水量也明显减少,特别是北方地区是“水始冰,地始冻”。
冬季是自然界的闭藏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潜藏的季节,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介绍,此时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无扰乎阳”。“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只有肾阳充沛、肾气健旺,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钟伟泉说。
扶养肾气贵在温补。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的目的,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寒气。
另外,天气寒冷,宫寒的女性疼痛症状加重。中医治疗宫寒的原则多是温补肾阳来暖宫,对于此类虚寒症,艾灸也是最合适的。
钟伟泉建议,冬季市民可通过艾灸以下穴位进行保健养生:(每穴可用艾条悬灸5-10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红发热即可。)
本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
取穴方法: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艾灸病症: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等症。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又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故能振奋一身阳气。
取穴方法:在后正中线上,在第7颈椎棘突下。
艾灸病症: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等。
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本穴有“补肾壮阳、强健腰膝”的功效。
取穴方法:在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
艾灸病症: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1、督脉灸
督脉灸是我国传统灸法之一,其作用为调和气血、温通经脉、扶正祛邪、培元固本等。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其经气与手、足三阳经交会,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作用。
温灸督脉,能鼓舞气血,振奋阳气,使督脉得通,全身阳气调畅。常用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质虚弱易感冒者,及一些体质虚寒性胃病、风湿、慢性肠胃炎、腹泻、痛经,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督脉灸
2、“三九冬灸”疗法
三九天,气候寒冷,人体遇寒则腠理不固密,卫外功能不健全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三九冬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这个道理来贴药治病的。通过这种贴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肺、脾、肾等诸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三九冬灸常用来治疗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质虚弱易感冒者,及一些体质虚寒性胃病、风湿、慢性肠胃炎、腹泻、痛经,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三九冬灸”疗法
此外,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民间流传有“立冬会进补,来年能打虎”的谚语。不过,钟伟泉提醒,由于目前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相对温和,因此饮食不宜过于温热,应以甘温清补为宜,如鸡鸭鱼等。
而天气转寒凉后,进补也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应少食寒凉之物,可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南瓜、生姜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
而在日常起居方面,宜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锻炼,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们尽量在日照充足时运动;注重精神的调摄,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另外,他提醒,换季时节里,天气忽冷忽热,市民最好勤看天气预告,外出多带件衣物,适时添衣。■
【来源:佛中医,人民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