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在行动 | 送医送药送政策 爱心义诊到城口
重庆·城口
金秋时分
群山环绕的庙坝镇
美丽如画、绚丽多彩
正是城口赏彩叶的最佳时节
片片红叶情,处处暖人心。
相约城口,献赤诚爱心
第22站 · 重庆城口
10月27日,由城口县卫计委主办,重庆第六人民医院(重庆职业病防治院)、城口县人民医院、庙坝镇政府、庙坝镇卫生院承办,康恩贝集团协办的送医下乡关爱尘肺病人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如期举行。这也是今年继沿河乡、高燕镇后在城口县域第3站、康恩贝第22站送医下乡关爱尘肺病人宣教义诊活动。
活动 · 筹备环节
清冷的晨雾消除了前一天的舟车劳顿,一早,康恩贝红马甲们和重庆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疗团队从城口县城赶往庙坝镇卫生院会场。闻讯早早赶来的尘肺病乡亲在静静等候活动的开始。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和康恩贝红马甲们按事先定好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九点半,在张院长的主持下活动正式开始,百忙之中赶来的城口县卫计委毛国安主任、徐康副主任为活动作了简短发言,表达了对活动单位的感谢,对农民工尘肺病兄弟们的关怀和鼓励。
张院长、王委员和康恩贝志愿者带着尘肺病治疗药物和滋肺补品前往6户家庭贫困的尘肺病患者家中进行走访。
乡土人情
淳朴热情
沿着山坳开车10多分钟来到兴旺村,停车走上石桥,迎面看见90后村会计已经小跑前来,他带着我们一行人绕山爬行,仰望层层山峦,秀美而多姿多彩,大山里清新的空气让人无法想象这里会与尘肺病划上等号。穿过大片干枯的玉米秸秆,来到了吴声友家。
吴声友在1995年外出潼关矿区做工,2007年被确诊为叁期尘肺。身体一天差似一天,老吴也不能外出打工,家里靠老伴一人操持。没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生病了也只能熬一熬挺过去。
关内村 · 庙坝
离开兴旺村连续驱车走访了关内村古显平家、石兴村袁宗怀家。在天保村村支书的引领下,我们环绕10多里盘山公路来到王金春家,刚到门口时,就从猪圈里飘出一股味道直冲鼻中。70后的他在山西做了近20年的矿工,2008年确诊为叁期尘肺,家中有7口人,4个子女加上老母亲,村里给予建卡贫困户帮扶,把他的大儿子送去当了兵,在村里帮扶下靠妻子养猪来维持一家生计。
临近中午,我们来到庙坝廉租房看望了在宁夏做矿工20多年的梁军,1967年出生的他已多年卧病在床,无法下地行走。说起他的病情,梁军一脸的无奈,跑了不少地方看病,却一直当肺结核在治疗,总也不见好。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但是梁军依然感到很幸运,因为当地政府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给予了低保生活补助,并减免了子女的上学费用。
红马甲
秋暖人心
最后我们来到红岩村,这里离庙坝镇一山之隔,跨过索桥,早早守候在山脚下的唐大兴妻子带着我们攀爬到半山腰,穿越过不规则排列的几处小瓦房,终于来到他家。开朗的唐大哥让志愿者们沉重的心情得到了些许缓解,在潼关煤矿工作了20年的他,虽然是叁期尘肺患者,但目前还能从事一些轻缓的农活。
张院长为他们仔细解读了政府对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王委员鼓励他们,尘肺病并不可怕,咱山里的空气这么好,只要采取适当的治疗、平时注意不要感冒,保持好心情,一定可以像以前那样好好地生活。
城口县目前有近3000名尘肺病患者,大多都是早年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他们因贫致病、又因病返贫,大多数人生病后只能赋闲在家,更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加之,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得了病后就认为“无药可医”、“没得治”,很多患者只能是苦熬,导致病情不断的加重。深入基层的宣教和义诊活动,带给他们正确认知疾病和自我日常康复管理的一些基本常识,让他们逐渐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令人兴奋的是,重庆市卫计委、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重庆市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实施方案》(渝卫发[2018]57号),将尘肺病纳入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切实降低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这就意味着城口县的农村尘肺病患者以后就可以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