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是福还是祸?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来源:丁香园、中山六院、央视新闻
小编今天就近期医学界的最大热点话题:世界首例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所引发的一系列关于人类伦理的全球性的讨论,从事件本身来看,光是“世界首例”、“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中任何一个词语都足以在人类科学界炸开锅。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
乍一看,好像不是什么坏事,倒像是我国医学界为全人类所做出的举世瞩目的贡献,然而事实切并非如此。
这里的“基因编辑婴儿”指的是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改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的基因。
基因修改?此新闻一出,瞬间激起群众对这名科学家的强烈谴责:有违伦理道德!
随后,一份有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见诸网络。
▲媒体在网上披露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表
但是立刻遭到该医院的回应:
不属实,医院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
目前正开会研究此事
而且根据医疗大v丁香园发博称:
此次临床试验出自一家莆田系医院,
而且还是行业翘楚“黑天鹅”
科技日报也对此提出了四点疑问:
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
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
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
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紧接着,
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
疯狂!谴责!
@知识分子 微博发布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南方科技大学也作出回应:
贺建奎已停薪留职,研究工作学校不知情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已启动调查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展开了相关调查!
而最让人震惊的是:#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基因还编辑错了?
美国波士顿 BIDMC 医学中心博士后王宇歌表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在 2014 年发布的 AIDS 文章证明,中国艾滋病病毒主要流行的是 AE 亚型,占比为46%,同时发现该毒株 X4 嗜性,该毒株毒株成了中国流行毒株。
“这个毒株成了中国流行株的始祖病毒(founder virus),这个病毒是R4嗜酸性,如果要编辑基因应该编辑 CXCR4。但敲除 CXCR4 会影响胚胎发育,所以不能敲除 CXCR4。
所以在这两个小女孩的案例中,敲除 CCR5 不能预防艾滋病,除了基因编辑本身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免疫发育,目前其风险不得而知。
▲论文原文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李沉简教授也表示:“他(贺建奎)的文章没有发表, 所以没有具体的东西可以仔细看。 仅从他(贺建奎)的新闻(AP)来看, 是有严重的违反医学伦理之处。
第一, 基因编辑有严格的法律条规, 贺教授违反了。
第二,艾滋病的防止,手段太多了, 完全不用基因敲除。
第三, 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我实验室就做,它的脱靶效应(即误剪切了其他基因)一直是未解决的大问题,贺教授无法解决而仓促胡来, 非常错误 。
第四, 被切掉的CCR5基因有除了艾滋病接到之外的其他免疫功能, 它的去除有可能造成这个婴儿对其他啊病原体高度易感。
总之, 这是不负责的做法。
这个事件也让中六君想起:霍金生前的警示预言被收录在书籍《大问小答》一书,霍金在书中写道“我相信在本世纪,人们会发现如何改变侵略的智慧和本能。”他认为,基因改造的工程,可以创造出新的“超级人类”,这可能导致其他未进化的人遭灭绝,因此造成严重问题,虽然法律可管制人类的基因工程,但有些人可能无法抗拒诱惑,例如增强记忆力、抗病能力或加长生命等。
霍金还提出警告,一旦通过基因改造创造出超级人类,没进化的人会被淘汰,或变得不重要,另一方面,进化的人则会用不断增长的速度进步。他担心有钱人一旦有机会变动子女的DNA,将出现新人种的竞赛,恐摧毁一般人的生存。
所以说,CRISPR-Cas9是一种新技术,我们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不论是从科学还是社会伦理的角度考虑,没有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之前,任何执行生殖细胞系编辑或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中国工程院:呼吁各界对「基因编辑婴儿」给予最严格隐私保护
11 月 28 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布声明:在学术与技术上,该项「研究」没有先进性,并且对技术的应用严重失当。
在伦理与道德上,在严重缺乏科学评估验证,安全性存在不可预知风险的情况下,贸然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临床操作,严重违背了基本伦理规范和科学道德。
在法律与法规上,该项「研究」违反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基因相关研究的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实施了明令禁止的技术操作。
我们深切关怀报告中所称已出生的两名婴儿。呼吁社会各界对她们的隐私给予最严格的保护,研究制定细致的医学与伦理照护方案,防范这种基因编辑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以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充分的关怀方式,使她们能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健康快乐成长。
呼吁科技工作者必须加强科学道德自律,强化自我管束,在探索和创新活动中必须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动态完善相关法规,严格审查监管程序,适时推进有关立法工作,严密防范科研伦理不端行为发生。
中国工程院将密切关注对这一事件的调查进展和结果,并愿意提供必要的学术与专业技术支持。(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发布声明:贺建奎有悖国际伦理规范
当地时间 11 月 28 日,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发布声明称:这项研究表明贺博士及其团队有悖国际伦理规范。
图源: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官网声明截图
该研究很大程度上为秘密执行,抑制婴儿 CCR5 基因的医学必要性没有说服力,知情同意过程非常值得怀疑,对脱靶效应没有充分探究。非常不幸的是,这项技术第一次应用于人类生殖细胞系的方式如此不负责任。
需要建立国际共识对此进行约束,否则,有可能出现大量考虑不周且有违伦理的研究项目充斥的风险。如果这样重大的灾难事件继续在科学界蔓延,那么这种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将会被公愤,恐惧和厌恶所掩盖。
为免产生任何疑问,NIH 再次重申,不支持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技术。(来源: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官网)
多个社会机构签署请愿书,呼吁出台人类基因工程生殖试验禁令
11 月 28 日起,一份由民间社会机构发起的请愿书在网上流传,并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委员会
图源:geneticsandsociety.org 网站截图
请愿书中对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项目感到愤怒,并表示将敦促组委会明确谴责贺的行为,并呼吁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制定可强制执行的禁令,以禁止人类基因工程生殖试验。如果该峰会和其他科学机构不采取行动,将由民间组织进行推动,以确保不会对全球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图源:geneticsandsociety.org 网站截图
请愿书到目前为止已取得 11 组织和 100 多人支持。(来源:geneticsandsociety)
中国科协:取消贺建奎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性质极其恶劣
11 月 29 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就「基因编辑婴儿」一事表示:这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中国科技界的形象和利益,对涉事人员和机构公然挑战科研伦理底线、亵渎科学精神的做法表示愤慨和强烈谴责,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置严重违背科研道德和伦理的不端行为,取消贺建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来源:央视)
哈佛大学教授回应基因编辑婴儿:大约一周前知道这一项目,认为有义务保持平衡
当地时间 11 月 28 日,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George Church 接受《科学》杂志采访,对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项目作出回应:「目前大部分的言论都比较极端,我认为我有义务保持平衡,尽管这样听起来好像我是站在贺那一边的。」
图源:sciencemag.org 网站截图
他表示,大约一周前知道了这一项目,「希望最后试验结果是好的,双胞胎是正常、健康的,这对于他们的家庭和学界都是最好的结果。」
对于脱靶效应他表示:「我不是说他们绝对不会有脱靶效应,但可检测到的脱靶效应不一定会产生临床效果,因为此前没有脱靶效应在动物或细胞中导致不良后果的证据。」最后他指出:我们应该开始关注双胞胎的健康。(来源:Science)
国家卫健委、科技部、中国科协负责人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已要求暂停相关人员科技活动
11 月 29 日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三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此次事件性质及其恶劣,坚决反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已经要求相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技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来源:央视新闻)
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组委会声明:贺建奎项目不符合道德标准
11 月 28 日,贺建奎出席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汇报说明。
11 月 29 日,贺建奎未按原定日程出席会议,当天中午,峰会组委会主席、诺贝尔奖学者戴维·巴尔的摩代表组委会发布了「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组委会声明」。
图源:nationalacademies.org 声明截图
该声明表示:贺建奎项目的方案设计不合理,缺少医学上的必要性,对研究对象的保护不符合道德标准,临床程序的制定、审查和实施缺乏透明度。
只有在有独立、严格的监管、有非常迫切的医疗需求、没有其他替代疗法、有非常详细的长期随访的计划、以及密切关注社会影响的情况下,可遗传的基因编辑有可能被接受。
尽管在不同地区,根据公众对于基因编辑有不同的接受度,会有不同的政策。但组委会仍然认为,对胚胎进行可遗传的基因编辑风险太大,不应该被实践。
组委会呼吁定期组织国际论坛,对话公众,制定战略,更加公平地获取信息。加快建立相关的科学监管,促进各界形成共同的监管标准,并加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协调。(来源:nationalacademies.org)
更多咨询,请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