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扬改革之帆 谱生命之歌 —— 区人民医院华丽转身巡礼
快来关注青医家的微信公众号吧!
(现在区人民医院的门诊楼)
(60年代区人民医院门诊楼)
60年前,它在原成都钢铁厂门诊部起家。一甲子风雨,它坚持“秉德精医、和谐仁爱”的信念,几代人呕心沥血,耕耘不辍,从1999年评为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到2011年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复查,再到今年正式挂牌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谱写了一曲辉煌灿烂的蝶变之歌。
它,就是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它的发展历程,与我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频共振,伴随着60年来区域医疗水平的迅速提升,一张张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徐徐展开。
蝶变新生 从门诊部到三级大医院
“真是谢谢你们,挽救了我爸的生命,术前我各种担心,现在看来都是多余的。”在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办公室,杨大哥一个劲儿地道着谢。
杨大哥的爸爸,因患慢性肾衰尿毒症,在区人民医院内分泌及肾病内科住院治疗,一天吃完午饭准备起身时突然晕倒。检查结果显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需立即安置心脏起搏器。经杨大哥同意,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涂富莲带领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为杨大爷安置了心脏起搏器,杨大爷转危为安。
“以前,这种病恐怕只有转到上级医院治疗,现在足不出区就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技术了。”杨大爷高兴地说。
在医院工作了40余年的季德信医生,亲身经历过区人民医院辉煌发展的历程。“当初的医院,规模很小,设备简单,20多名医护人员,只能做一般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他的心里,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就拿区医院来说,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医院的规模从最早的门诊部升级到三级综合医院。”
纵观区人民医院60年的发展史,不得不提的是2013年的一件大事。当年,区卫计局与市二医院签订了对区人民医院实施战略合作与委托管理协议,正式启动了托管工作。五年中,市二医院先后派出20余名专业的技术骨干,前后400余人次长期驻扎区人民医院开展业务帮扶与指导工作。大改革迎来大发展,一组数据足以彰显五年来的托管成效:临床科室从14个增加到24个,开放床位增长率达125%,医院正高、副高职称的增长率分别达600%、86.67%,门急诊人次增长率达126.36%,出院人次增长率达74.71%,住院手术例次增长率达71.45%,2018年患者满意度达91.36%。今年3月14日,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家门口就能看良医、解病痛,这是给老百姓带来的最大实惠!”如今 ,大部分的青白江人看病不再舍近求远。
当好“班长” 与11家乡镇卫生院携手发展
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家住姚渡镇芦稿新型社区的李大爷,一不注意引发了支气管炎伴肺气肿,在家人的陪伴下,住进了姚渡镇卫生院。在放射科,李大爷很快拍了胸片。“反复咳嗽,气紧10年……”登陆医疗影像信息协同平台,执业助理医师李长廷依次输入相应情况,然后点击“回车键”提交。这头,在位于区人民医院的区域医学影像会诊中心,执业医师廖辉英立即接收到了李长廷发来的阅片请求,认真阅片后,给出专业意见,再将阅片报告返回李长廷处,前后不到半个小时。
李大爷今年75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每年季节交替,就要到医院“挂号点卯”。以前,每次生病,相关的检查可愁坏了这位“老病号”,乡镇卫生院虽然离家近,但是缺乏X射线等设备,要做检查,还是只能往城区跑。而这次的就医经历刷新了李大爷的认知,乡镇卫生院也有了大医院才有的高级设备,还是三级医院的专家阅片。“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让城镇居民在同质化医疗服务环境中,不仅看好病,还要少跑路。区域医学影像会诊中心是区医院努力推进区域内“八大中心”之一,通过让数据跑路的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这一切基于2016年4月,我区持续深化医改,组建以市二医院为龙头,区人民医院为枢纽,1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为网底的“1+1+11+N”的青白江医联体模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区人民医院在做强自身的同时,承担起“1”的责任,当好区域医疗发展“班长”,除了推进“八大中心”建设,还确立了定人定责包干、连线成片带动、种植深耕帮扶、优质资源共享的区乡医联体建设模式,先后派出10余名专业的技术骨干,20余人次长期驻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帮扶与指导。
“通过发挥中心枢纽作用,为乡镇卫生院传送先进管理理念、提升诊疗技术、培养人才梯队、推进优质护理、协助培育优势特色专科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从而再逐级下沉到村卫生室,努力实现让乡镇村民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区人民医院院长陈涛表示。
展望未来 打造区域医疗国际范儿
医疗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作为区域龙头的区人民医院,面对我区日益开放的格局有了更多的思考:紧跟 “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发展步调,朝搭建国际化诊疗平台方向迈进,在跨国医疗合作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为建立国际化诊疗通道奠定基础。
去年以来,医院开始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选派医生赴德国、日本等国家进修学习 ;2017年12月19日,韩国顺天乡大学中央医疗院国际医疗项目处处长柳炳旭教授来院交流,表示将在两国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双方意向医疗合作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希望达成合作意向;今年8月7日-10日,副院长钟琳带队赴韩国顺天乡大学附属首尔医院、富川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并签署了《关于保健及医疗领域合作协议备忘录》,以实现推动与韩国顺天乡大学中央医疗院的中长期合作与共同发展。
在陈涛看来,除了要积极搭建国际化诊疗平台,内功的锤炼也特别重要,为此医院在对医护人员的常规培训中,将“英语培训”作为重要的一课纳入其中,不少外国友人在区医院就诊中,感受到了看病的便利。
今年是建院60载,11月29日,在院庆前夕,区人民医院收到了最好的“礼物”:结合深化医改工作,区卫计局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关于委托管理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的深度合作协议》,明确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目标;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区人民医院签订《关于将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建设成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协议》并授牌,标志着区人民医院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在临床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等方面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面对眼前的发展机遇,新的征程已经起航,“下一步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深化医院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及服务水平,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医改红利,打造成为区域医疗的闪亮名片。”陈涛说。
▲以上内容转自i青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