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初入职场的你】 一个CRC的成长之路

方恩医药

导语:如果你初入行,如果你面对调岗,新的职业和陌生的城市会有怎样的碰撞?也许这位姑娘的经历能让你窥见个中滋味。

不忘

初心

以前,总是羡慕那些经常出差的工作,可以在几个城市或者国家间辗转,去看不一样的风景,领略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但选择了一份相对固定的职业,就意味着要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


没成想,事情有了转折。


可能上天真的比较眷顾我吧,想让我看看这世界的不一样,去其他的城市独自一个人学会成长。


当我收到会调岗杭州三个月的通知,内心是激动的。


那座氤氲在江南山水里,拥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的城市,总是给人温柔的感觉。


很久以前,就向往去一趟乌镇、去一趟西塘,而这次,借着调岗的便利,真的来了。


对于工作,我是个新人。


尽管毫无经验,尽管愁绪万千,可对于江南的向往终究略胜一筹。


于是,在欣喜与忐忑中,我终于踏上旅程,坐在九千英尺的高空中俯瞰这座城市。

乌镇之间,西塘之畔





自诩是个温柔的人,但温柔和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工作要求的是专业和熟练,而我这两点都还欠缺。

 

刚到杭州还没安顿好就赶往医院去熟悉环境,交接工作的同事去了另一家中心,和CRA碰了面,她带我见了一些研究者,大概说了一些中心的情况,我仍旧一头雾水。

 

我是个慢热的人,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去了解。

 

科室有很多研究者,大家穿上手术衣白大褂,带上手术帽,我完全分不清谁是谁,有些老师即使见过一面也毫无印象,可能我得了那个叫脸盲的病。


对研究者的不熟悉,导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病人需要自己去筛选,入排基本符合后联系研究者,请他判断是否可以签署知情进入筛选期,最后能不能成功入组,还要看造影的结果。


在我看来,现在工作的几大板块有:筛选入组、督促研究者写病历、录EDC,如果有SAE还须及时上报。

 

对方案的不熟悉,导致我在筛选入组的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每次筛选患者,对着入排标准核实好几遍心里还是没底,还是怕筛选错了,小心翼翼地找研究者确认。






研究者平时都非常忙,做完手术后就已经非常累了,还要督促他们写病历、评估检查单等。


一个病人可能要找研究者很多次,三番五次地找研究者,他们会觉得你很烦,这样下去,也就不愿意协助入组病人。 


源于不专业,导致入组滞后,是一大问题。


术后要跟进的事情很多,EDC也要及时录入,刚接手项目,看到这个陌生的系统,内心是崩溃的。


项目组只发了一个部分备注的PPT给我,让我自己看,很多东西看不明白,只能自己慢慢摸索,遇到不懂的就去询问交接的CRC、PL或者CRA。


 事情多的时候,内心真的很烦躁,怕自己做不好项目拖慢进度,又给研究者造成困扰。来到杭州后,几乎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可是依旧搞不清楚很多东西。


六月下旬正值梅雨季节,倾盆大雨说下就下,有时候一个人走在雨夜里会觉得孤独。很庆幸曾有一些经历让我懂得冷暖自知,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工作的不顺心总让人想要逃离。

脑子里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冷静下来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儿,把困难的事情一件件列出来,逐个去解决,遇上比较严肃的研究者,发挥死皮赖脸的精神就好。


当然还是有很暖心的事,有的研究者真的非常好,温柔又耐心,知道我是新人,没有做过这类项目,总是很积极地去帮助我做一些筛选的工作,会签好知情后告诉我受试者明天手术,造影结果OK,可以入组。


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为人着想的研究者,想一想,我真的很是幸运。


我时常在想,这样温柔的人,内心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与人相处总是给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

 

这里一定要说一声:金老师,真的非常感谢你,祝你一生平安喜乐

人总是要去成长的

人总是要去成长的

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你要顺应所有的不顺心。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总要在一个频道,才能继续下去。但因为你不够别人仰望的资格,就只能调整自己去附和别人,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彭于晏每拍一部戏,就会学会一项新的技能,而我,每接一个项目,至少能了解相关的一些医学知识,这样想想,也不差,人总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进步。


我不知道以后还会遇到怎样的不如意,可能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在别人看来都是无关痛痒的,可于我而言,促进成长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我依旧热爱这份工作,即使它曾让我陷入泥淖,可我们总要接受生命中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故。


这个年纪,要求的不多,只希望能够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用尽全力去成长为一个自己都很喜欢的姑娘。




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作者| 沈天玉

图文、编辑| St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