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屈臣氏药房现身!45万家药店2019年最惨烈PK来了
抵住了医药电商的“侵袭”,抗过了资本并购整合的“血雨腥风”,没想到,一纸政策下来,连隔壁便利店都来跟药店抢生意了。
2018年10月,北京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宣布连锁便利店可申请零售经营乙类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很快,12月1日,“京客隆”成为北京首个“尝鲜”的便利店,其旗下一家京捷便利店的货架上,摆上了一些非处方药和医疗器械,包括四季感冒片、板蓝根颗粒、维生素B1、退烧贴、雾化器、体温计、血压计等。
屈臣氏强势进入医药领域
继试水医药电商、店中店后,据媒体消息,近日内地首家屈臣氏大药房在广东佛山禅城区某商场开业。
更厉害的是,这家屈臣氏大药房可以刷医保,并且配备了6名药师!已经成为药店行业强大的直接竞争对手。2018年,原本计划在全国开设20家这样的门店,但或许因为医保对接的问题,现在只开出这一家。那么,向全国推广的计划将从2019年开启。
图片来源:品观网
从外观设计看,这家屈臣氏大药房与普通屈臣氏门店风格不同,黄色的门头上标有“watsons pharmacy(屈臣氏药房)”字样,店外观还有显眼的“药”字标识。主要销售处方药、保健品、食品及药妆、个护产品,其中,药妆、个护产品陈列占比近一半。此外,药房还配备了6位专业药师提供咨询服务,结算也可使用医保。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国内市场的屈臣氏,因为历史的原因,未能取得药品经营许可。但实际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屈臣氏,都为药品安排了相当大的陈列面,消费者可以在购买个人用品和化妆品的同时购买常用药。
随着国内的医药改革的变化,屈臣氏目前有一部分店拿到了药品经营许可,多集中在武汉地区。显然,屈臣氏也进入了“卖药模式”的试水阶段,如果成效显著就可能推广至全国。
试想,原本就以销售药品起家的屈臣氏,凭借着在港台销售药品所建立的供应链系统和零售经验,再配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在国家鼓励进口商品的政策之下,一旦“卖药模式”试水成功,对现阶段的零售药店同行们来说是多么可怕。
实际上,屈臣氏一直在尝试向医药行业延伸。在其线下门店一直有销售药品,常见的有驱蚊水、鼻炎喷雾、薄荷膏、晕车药等。有数据显示,2007年屈臣氏药品所占结构份额只有10%;到了2013年,该比例已经上升到20%~25%。
2017年1月,屈臣氏大药房运营方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获得湖北省食药监局颁发的C类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除了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外,屈臣氏曾在2016年3月7日获得原国家食药监局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随后又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认证证书》。
wastons health官网
彼时,业内人士认为,屈臣氏进军医药电商领域,旨在业绩下滑之时另辟蹊径,以此丰富品类,借力长尾效应。如果可以借助其庞大的实体门店以及会员完成线下向线上倒流,医药电商B2C所担心的流量问题对于屈臣氏来说似乎构不成威胁。同时,经营多年的屈臣氏对品牌、渠道的管理能力也是其做医药电商优势之一。
此前,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公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屈臣氏全球门店数达13977家,其中中国市场店数达3377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内地)保健及美容产品分部更因灵活的成本结构,及销售独家代理的产品,得以维持20%的稳健毛利率。
也有声音认为,C证只不过是敲门砖,屈臣氏会以驱蚊水、鼻炎喷雾、薄荷膏、晕车药等日常用品与应季产品为主,不会深耕“药品”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拿下C证的同年8月,屈臣氏位于武汉的一家店铺开设了店中店,销售非处方类药品,此举也被认为是屈臣氏延续港澳台地区的路线,满足消费者在购买个人用品和化妆品的同时购买常用药的“一站式需求”。
如今看来,屈臣氏似乎志不在此,品观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屈臣氏大药房由一个医药行业人士组建的团队负责,且独立于屈臣氏运营体系。该药房原本计划2018年底在内地一二线城市开出20家,但很可能由于接入医保结算系统等影响了开店速度。另外,该药房选址位于社区中心商圈,有意打造面向家庭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便利店的新机会
毫无疑问,这是机会。
根据全球知名制药企业Mylan(迈蓝)公布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健康消费及OTC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6%。随着中国大健康市场扩容,OTC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3000亿元左右扩大到未来的6000-8000亿元。
政策红利的到来,助推了便利店把新的增长点放在药品SKU上。相较于传统药店,便利店的地理位置和人流量优势明显;另外,大部分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属性,补充了传统药店无法完成的服务时间,在经营模式上或许可以跑赢传统药店的早10点晚10点营业模式。
可以预计,促进便利店发展的新政出台后,北京市或将掀起又一轮便利店投资潮,各连锁品牌加速扩展,更加积极提高门店分布密度,以便建立竞争优势。北京便利店行业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四面楚歌的药店
在便利店的夹击下,不仅北京,全国的45万家药店,恐怕处境都危险了。
随着便利店销售权的放开,北京便利店售药模式在全国推广,那么原有的传统药店行业势必会受到冲击,尤其是中小药店。
一方面,由于医改要求医院的所有药品零加成(中药制剂、中药饮片除外),药店在价格上并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按照要求,所有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人力成本升高。此外,线上的医药电商、互联网平台又分走了一块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竞争力较弱的药店变得越来越“危险”。
除了接受不断趋严规范管理的同时,药店们还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便利店能销售乙类非处方药;
21万家有证诊所可以卖药,也就是说和药店抢饭吃的变成了60多万家(药店总数为45万家);
实施分类分级管理,许多药店不能再卖处方药,三类药店需配备的药学服务人员增加,在县级和乡镇开药店成本随之增加了;
医保局的成立,意味着以往的违规套取医保变成了违法等等。
总之,中小药店的品种空间和发展空间都在不断受到限制。
赵桂英告诉记者,如果政策在全国推广开,肯定会冲击线下药店,尤其是小药店、夫妻店。但从眼下来看,不会有很大影响。药店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有两个方向可参考:
一,改成“超级药店”,经营产品多样化,以此吸引客户;
二,专业化,随着中国老龄社会到来,65岁以上老人增加,这部分群体还是会走进药店,药店要做的就是提高服务质量,给患者一个专业的医疗服务体验。
2019,艰难开始了!
免责声明:来源于连锁药店网整理自搜药、新芽、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