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梗高发,了解这几件事,或许能保命!

岚山卫生计生


俗话说,“老人难过冬”。在寒冷的冬季,身体虚弱或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生病,这其中,心血管疾病便是危害老人生命的一大“杀手”。每年岁末年初,此时心梗的患者会增多。

美国心脏病学会2018年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冬季是心梗的高发季节。研究证实,气温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关,大气温度每下降10℃,冠脉病变的风险增加13%,死亡率增加11%。其中心肌梗死发生的诸多原因之一为“寒冷刺激”,此风险不容小觑。因此,三九严寒,需要我们一起关注心梗。

心肌梗死的症状是什么?

●疼痛、压力,或胸部不适

●疼痛或上身的其他部位不适,包括手臂、背部、颈部、下巴或胃

●气短

●恶心、呕吐打嗝,或胃灼热

●出汗或发冷,皮肤湿冷

心悸或不均匀的心跳

●感觉头晕或头昏眼花

冬季急性心肌梗死高发,

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01

血管收缩

冬天天气变化大,无论是温差、风速还是大气压,都经常处于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易使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在寒冷刺激下,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导致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肌缺血。突然的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骤然收缩,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02

生活方式改变

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同时又偏爱高脂食物。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发生。

03

适应能力减弱

在寒潮袭来的日子里,人体的适应能力相对减弱,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展成肺炎,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梗。

     心梗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大多数心梗患者的死亡发生于发病后的1~2小时以内,在20%~6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可于发病之初出现先兆症状,但其中50%左右的人群出现先兆症状时未能及时就医。

出现下述情况,有心肌梗死的危险,

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1

多数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内,身体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烦躁或心绞痛等现象。急性发作期则会出现冒冷汗,胸痛,呼吸困难,嘴唇及指尖发绀发紫,意识不清,乏力,昏厥,休克等现象。

2

有些心肌梗死的病患,平时并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在寒冷的天气里或过量运动,过度操劳之後发病而猝死,让人闻之色变。医生建议,应定期接受全身健康检查,若有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就会有早期变化显示。

发生心肌梗死,我们应该这样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相当危险的疾病,在发病后的前几个小时内病死率很高,大约2/3的病人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恰当地就地急救,尽快地将病人安全地转送至医院,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休息

在医生到来之前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肢体活动,不要让病人说话,周围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翻身活动、搬运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患者早期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这是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首要原因。

拨打急救电话

尽早拨打急救电话(120),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是120分钟。一定要争分夺秒在最短时间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急救

如果患者突然面色发绀、抽搐,大叫一声,口吐白沫,意识不清,呼吸微弱而停止,瞳孔散大,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导致了心跳骤停。此时,家人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将患者放平在硬板床或地面上,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救援到来。

冬季应该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

为了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加对寒冷的抵御能力。在寒冷的冬天外出时,戴上帽子、手套及口罩有一定好处。应及时增添衣服,预防感冒,避免影响心肺功能。

2

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在饮食上,要适当地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3

关注身体不适表现,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发生时须多加小心;积极防治高血压,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治疗;重视自身保健,控制情绪变化;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心肌梗死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已有冠心病的朋友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

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高发期,抢救病人最关键的是病人自身能够意识到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且发病后尽早、及时拨打120至医院。

岚山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咨询电话:

0633-2937600(病房);

0633-2937185(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