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养生要做到三防、四补、五按揉

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


小寒是“二九”的第六天,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等古谚。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中医认为,小寒是冬季阴邪最盛的时期,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因此养生要注意三防、四补、五按揉,平安度过这一段冷天气。



三 防

一防头颈寒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建议: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二防身受凉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而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因此,防止腰腹受寒是小寒节气的重中之重。


建议: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素有旧疾或关节疼痛者还可在出门前将暖宝贴在背部至阳穴、腰部腰阳关穴以及疼痛部位(皮肤过敏及局部有伤口者不宜采用)。


三防脚不暖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寒气很容易从脚底侵入。


建议: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四 补

俗话说补在三九,小寒时节正是冬季进补的好时节。温补气血阴阳则是更是小寒进补的重中之重。

一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二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首乌等。


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白参、沙参、天冬、白木耳等。


四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

必吃两菜三果:

1、萝卜,营养丰富,有清热化痰,生津化积等功效。它既可生吃,又可熟食,还可腌制。

2、白菜,含水量高、维生素丰富,多吃能滋阴润燥、护肤养颜。大白菜基本不“挑人”,体型偏胖、内热偏盛、脾胃不和、咳嗽有痰的人尤其适合。

3、苹果,冬天吃苹果是润燥的好方法。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健脾、养心益气等功效,能促进胃肠蠕动,调理肠胃,治便秘助消化,还预防胆结石的功效。

4、梨,梨对止咳的功效,非常适合冬季吃。其水分充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帮助器官排毒、净化,还能软化血管,促使血液将更多的钙质运送到骨骼。

5、荸荠,荸荠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誉,眼下是最好吃的水果就是荸荠。冬至到小寒,是荸荠糖分含量最高的时候。中医认为,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泻内火的功效。



五 按 揉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会感觉周身僵硬,气血凝滞。专家建议可以揉五穴促进身体气血运行。

百会穴:用掌心按摩它,中医讲这是诸阳之汇,可以振奋身体的阳气。

膻中穴:也叫气海。捶打它可以驱散邪气,驱散心中的闷气,我们常见人在生气时“捶胸顿足”就是这个道理。

神阙穴:也就是肚脐每天早晨晚上按摩,顺时针六十下,逆时针六十下,会感到温热舒适,可以促进胃肠气血运行。

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有强壮心脏的作用。

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的作用,可以治疗失眠。




别忘了转发到朋友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

疼痛科简介

弧刃针疗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