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围城:“药占比”20年之怪现状(二)

名扬药业

来源:王晨

导语:所谓“药占比”,是指药品及卫生材料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此番取消药占比考核的信号,于1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政策吹风会上传出。当天与会的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新一轮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使用了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

药占比,“围墙”内外两重天

在医药代表张强(化名)看来,这类真正着力控制药占比,并思索如何合理用药的院长,是“比较认真”的院长,而这类院长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因与医药代表私下交易而被绳之以法的院长,则是另一种极端,亦不多见。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院长们,虽未直接参与私下的药品交易,但对药剂科和医生的私下变通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医院和医生们如何应对30%的药占比红线?

药占比是一个简单的分子式:分子是医院的售药收入,分母是医院的总收入。30%的药占比红线之下,不乏变通办法:

一是做小分子。医院方面因价格高昂而无法开出的药品,例如抗肿瘤药,医生往往会让病人到自费药房购买。

二是做大分母。医生们用更多的检查检验费用,把医院总收入的分母做大。这样一来,患者就要面对更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检验,加上在院外药房的购药开支,老百姓的整体医药支出不降反升。

做了医药代表十余年的张强认为,2015年起在公立医院施行的药占比考核,并非是对医药代表“杀伤力”最大的政策。“药占比考核,是医院剔除‘关系没做到位’的药品的借口。它像一道围墙,反而保护了围墙内的医药代表的利益。”

 

变革中前进,名扬与您共渡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