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张伟:帮扶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缓解“看病难”

江西卫生计生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现在全省各地的患者都会前来求医问诊。在这个过程中,怎样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张伟:我们始终把改善医疗服务作为医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尤其2018年以来开展“人民至高无上,患者是我亲友”的专项活动,对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实行“五优化五改善”。即:优化服务模式,改善就医等待体验;优化诊疗行为,改善就医诊疗体验;优化行业形象,改善就医人文体验;优化院容院貌,改善就医环境体验;优化控费结算,改善就医费用体验。这是我们公立医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的宗旨。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主持人:推动基层医院建设,能够有效缓解省城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南大一附院有哪些作为打通与基层医院合作?

  张伟:我们主要通过对口支援、健康扶贫,还有通过专科医联体及医院和医院之间的医联体,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这些手段来帮扶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机构来提高它们的服务能力,缓解“看病难”的问题。让更多的小病、常见病、慢性病在基层的医疗机构承担下来,患者就不需要到大医院去排队看病,而且也减少往返的交通和住宿费用。

  主持人:如何让患者在基层医疗看病更加放心?

  张伟: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紧密型的医联体可以让医生直接在乡卫生院和县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直接为老百姓服务。

  另外,还可通过远程医疗实时进行会诊、指导。同时,我们也要培训当地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基层医疗服务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队伍的建设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

  主持人:过去一年,在健康公益、健康扶贫方面,南大一附院做了哪些工作?

  张伟: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南大一附院一直立足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老百姓能够健康生活和工作。我们主要做实、做细、做优,把自己的医疗水平提高,同时通过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的协作网加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

  主持人:南大一附院成立于1939年,到今年整整80周年。前不久,南大一附院成立了智慧医院5G实验室,80岁的南大一附院和前沿移动通信科技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张伟:南大一附院今年建院八十周年,最近我们成立了智慧医院5G实验室,想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水平。利用5G我们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比如可以通过5G的速度把应急患者的已有资料传到急诊科,通过快速的传输给患者确定最佳方案,及时送患者到合适的地方急救,这样医院就可以做好准备接诊,更加精准地救治应急患者。

  主持人:养老问题是我们现在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南昌、成都、武汉等7个城市入选了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南大一附院也与南昌市签署协议,打造普惠养老项目,请详细介绍一下。

  张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问题和养老服务发展。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南大一附院入选为南昌市城企联动的试点。我们作为服务单位,通过医疗服务,让工薪阶层和普通老人都能够享受到政府的关心、关爱。在城企联动的养护院中,失能、半失能或失智的一些老年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护理、照料。

  我们作为医疗机构,一定会下力气和南昌市政府一起,把城企联动的试点做好,真正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获、老有所学。


相关链接


张伟代表:“逆向问诊”,健康扶贫


2019年3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第9版


作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诊室是张伟的“阵地”;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年来,她沿着患者来的方向,一次次走进基层医院,一次次踏入贫困户家门,用别样“问诊”,守护百姓健康。


最大程度方便患者就诊


  农历初八,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春节后就诊高峰,当日门诊量9959人次。人流依然密集,和往年不同的是,曾经诊室门口的“长龙”明显少了。

  半年前这里还“长龙”常见,排完挂号的队,再排队检查、缴费…… 

  要让信息多跑路,最大程度方便患者。张伟召集现场会,商议解决方案,进行技术攻关。如今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在医生办公室就可以缴费。医院多了自助机终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缴费的患者比例已达56%。患者用身份证一扫,即可拥有自己的唯一识别号,所有诊断报告、化验结果会发送到手机。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这是2018年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明确要求。

  围绕这一目标,张伟在医院牵头开展历时3个月的大调研,全面检测医院每日、每周、每月的实时床位信息使用率信息、大型设备设施运转效率,以及门诊住院服务人次和结构等,通过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着力减轻患者负担。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初春的井冈山,乍暖还寒,井冈山市人民医院的病房人数明显增多,曾经因医疗条件差,人们舍近求远到邻近的吉安市区、泰和县就医,如今很多邻县乡镇的患者慕名而来。

  变化源于一场“联姻”,2018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井冈山市结对,全面托管井冈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刘志礼上山当了执行院长,根据当地疾病谱选派的临床专家和护理团队也一起上山,开展长期驻点帮扶。

  “牵手”首月,井冈山市人民医院手术人次增长178.6%,井冈山市副市长王克康感慨,患者被真正留在了基层。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公立医院当主动作为。”在调研中发现、解决问题,这一年,张伟围绕医联体、远程会诊开展专题调研近20次……

  “把患者留在基层,关键要让基层能接得住。”围绕“强基层”,张伟掌舵的这家省内龙头医院,2018年先后和6家基层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30余个临床科室、280余名副教授以上职称临床专家,给予全省61家县级医院会诊指导,完成550余例远程疑难病例会诊,开展远程教学240余次,培训2.7万人次基层医务人员。


让小康路上健康梦成真


  江西省铜鼓县永宁镇小水村是深度贫困村,也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定点帮扶村。全村24户贫困户,很多人因病致贫。

  “需要什么医生,就派什么科室。”驻村工作队逐家逐户上门走访,患有疝气的贫困户王贵山和普外科结对,患有肾积水的贫困户阙作寒和泌尿外科结对……患有慢阻肺的李锦荣,由呼吸科党支部结对,曾任呼吸科主任的张伟成了他的“保健医生”。

  “健康扶贫就是要抢在大病的前面。”如今在小水村,由医院职工捐款,并争取其它配套资金,一个集疾病诊疗、预防接种、健康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村级卫生室正在建设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张伟看来,这已经成为医务工作者新的努力方向。

  “每个家庭逐梦小康的路上,都应有健康保驾护航。”她说。




医者仁心 患者在心


2019年3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第9版



医者仁心。与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对话她谈得最多的、思考最多的是尽可能方便患者就诊为患者消除病痛、减轻医疗负担。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工作。无论是过去作为普通医生还是如今掌舵医院、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穿上白大褂30多年来张伟始终耕耘在医疗一线日常带头接诊、查房、会诊、科研……用她自己的话说在一线坚持望闻问切自己就感觉很充实;能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开心的事。话语之间透出一名医生质朴的患者情怀和从医初心。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从解决就诊排队难题到提高科室床位周转从向患者手机推送检验医疗报告到调整绩效考核减少耗材张伟运用大数据进行精细管理不断深挖内潜。她想着的是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难题让患者用更少的时间、花更少的钱早日达到消除病痛的预期效果。

她深知那些从边远山村辗转而来的患者有的因病致贫有的举债求医身体饱受病痛之苦同时也为捉襟见肘的医疗费用而心焦。舟车劳顿、候诊食宿患者在医院多待一天就意味着多一天花销就增一份负担。

把患者留在基层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留在基层患者自然就少花钱这也是医改分级诊疗部署的安排。为此她不遗余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无偿援助基层医院无偿把医疗团队送进贫困山区基层诊室组织骨干医生对接县级医院会诊指导开展远程教学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在她看来作为省会城市的大医院在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上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大医院辐射带动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强起来患者才能真正留在基层分级诊疗才能落地落实。

人民代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履职一年来张伟走出医院诊室一次次踏访基层医院调研一次次走进贫困家庭问诊听民声、摸实情解难题一切只因患者在心头。




根据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整理


     编辑/姚秀秀  统筹/黄迅前  审核/万德芝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