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升高 ,难道都是感染 ?
居民医保二次报销
来源:医学之声
中性粒细胞升高 ,难道都是感染 ?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所以称为粒细胞。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但是不一定是感染,今天我们就其中的中性粒细胞(N)来谈谈其升高和降低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40~0.75(40%~7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0~6.30)×109/L
原因很多,大致归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C释放或边缘池粒C进入血循环。因此,增多的粒C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C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C,而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C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C。
中性粒细胞升高最多见原因,尤其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此外,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等,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狂犬病,立克次体如斑诊伤寒,螺旋体如钩体病,梅毒、寄生虫如肺吸虫。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RBC大量破坏导致相对缺氧,以及RBC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
可能与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血细胞释放有关。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时可出现持续性WBC增高,以N为主,可能的机制为:
a. 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
b. 某些肿瘤如肝Ca、肾Ca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
c.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AML、CM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称粒细胞下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