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吲哚菁绿(ICG)在肝脏代谢的影响,探讨针灸对肝脏功能调节的机制,同时探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用于针灸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结合经典的吲哚菁绿肝脏代谢试验,对尾静脉注射IcG后的20只小鼠电针“足三里”穴20min,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仪观察电针20min和停针60min内ICG荧光在肝脏的强度和分布;2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只注射ICG不予以电针。比较两组荧光强度及分布区域的差异。结果:(1)在ICG注射即刻,两组小鼠肝脏即有团状聚集的荧光显示,随着观察时间的推移,荧光显示亮度和面积增加,至注射30min左右,荧光亮度减弱,该过程与已知的ICG在肝脏代谢活动是一致的。(2)电针组在电针10、20min和停针后,肝脏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均减弱,荧光的分布面积也比对照组小。(3)对光强度值定量统计显示,在观察全程的各时间点,对照组该值较高,电针组则较小,并始终规律地出现。对所有观察时点ICG荧光强度均差值总和的统计显示,对照组和电针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减弱ICG荧光强度和持续时间,说明电针加速了ICG在肝脏的代谢过程。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用于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