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人造湿地植物和土壤主要特性

《科技导报》 邹明[1];史锟[1]
摘要:
通过对瓦房店生活垃圾填埋场人造湿地中的芦苇、野大豆、水稻、酸模和艾草等主要植物及土壤进行研究,测定植物覆盖度、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粒径组成、不同粒径和不同区土壤氮和碳含量,确定环境适应能力强、覆盖度高、根系发达和含氮量低的植物,作为人造湿地建成初期重点栽培的湿地植物,以便待湿地维护调理成熟后,将其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分析湿地未处理污水的土壤相关性状,为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参数。结果表明,①酸模、芦苇和艾草的覆盖度、茎叶和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②0~0.2、0.2~0.9和0.9~4.0mm粒径土壤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9%、19.00%和36.18%;③0.9~4.0mm粒径土壤氮和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粒径土壤(P〈0.05);④芦苇区土壤氮和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土壤(P〈0.05)。由此得出结论,酸模、芦苇和艾草可作为人造湿地处理污水的主要植物;0.9~4.0mm粒径土壤应是该湿地基质中用于处理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芦苇对土壤中氮和碳的吸收量不高,应与相关植物混种,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湿地植物 , 覆盖度 , 生物量 , 氮 , 碳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