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得中风只因这个动作 99%的人却不知道

吉林敖东林源医药

本文指导专家: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徐安定教授 

中风前兆易忽视 记住“FAST口诀”用好“黄金抢救期”

  中风之所以防不胜防,是因为人们常常忽视一些中风的早期征兆,很多人以为中风就是突然晕倒、半边瘫痪,而事实上多数中风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能及早发现身体亮起的“红灯”,就能及时防治中风,挽救家人的生命。

  徐安定教授指出,中风是导致中国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同时也是老年人发生痴呆非常重要的原因,防治中风是整个健康行业乃至全社会非常重要的任务。他进一步指出,中风的明确表现包括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意识的丧失或者神志不清甚至抽筋以及剧烈的呕吐......当病人出现上述情况,家属应该立刻识别并在第一时间跟医院取得联系,对病人进行急救。另外,在中风早期征兆中间还有一类很容易被忽略的表现,比如说话和算数不清楚,或者一边手脚出现没力、嘴巴歪斜等等,这种情况一般就是中风的先兆。

  临床上,中风急救中有3小时的“黄金时间”,要能够在黄金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寻求急救,就需要在病人中风发作5分钟内进行准确的辨别。徐安定教授告诉我们,目前国际社会上正推广能够快速识别中风的“FAST”基本口诀。第一个F(即Face),是指病人口角的不对称;第二个A(即Arm),指两只手臂中会有一只手臂没力往下掉;第三个S(即Speech),是指病人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口齿不清。当有这三种表现中间的任何一种,特别是三种表现都有的时候,几乎可以判断这个人就是中风了。FAST”基本口诀中最后一个T(即Time),代表患者家属应该立即的去拨打急救电话120,让医院能尽快的启动中风患者的急救。徐安定教授特别指出,只有在黄金抢救期内越早地去对中风患者进行救治,才有可能去降低他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中风的早期识别尤为重要并且一定不要去犹豫。

  徐教授进一步指出,一些中风的病人经常会在半夜凌晨的时候起病,这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引起重视!很多病人晚上起来上洗手间,发现一边手脚已经没有力气了,以为是睡觉的时候胳膊被压麻了,没在意,继续回去睡,结果一觉到早上六七点醒来,才发现一边手脚已经完全瘫掉了。这种病人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最终遗憾地导致终生的瘫痪

  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得中风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都觉得中风应该是老年疾病,年纪大的人需要多注意。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已经悄悄来到了“年轻人”的身边。

  “虽然大多数中风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但是中风绝对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甚至儿童都有可能患中风”。徐教授指出,“中风有两大类,在脑出血中间还有一大类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它往往是因为出现血管畸形甚至是动脉瘤,并且经常是在青壮类或者中青年中间发病,所以中青年一样也可能会得中风,不可以放松警惕。虽然脑出血更常见于中老年人或者说老老年人,但是也不是老老年人的专利,临床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中青年患者”。

  他进一步举例:“去年我们就见到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一个小伙子,觉得很疲倦,到按摩店去做按摩,在做了一个颈部的按摩之后,出现了一个血管的夹层,实际上就是把血管按伤了,导致在这个血管表面形成了一个血栓,而血栓一掉,掉到了脑袋里面把血管堵住了,于是引起了中风”。徐教授呼吁,中青年预防中风,首先不要随便按摩颈后部位,很有可能会按伤脑血管;第二目前中国中青年吸烟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吸烟正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不仅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带来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增加,特别会容易引起冠心病或者脑梗死等与血管堵塞相关的疾病。所以远离烟草是预防中风很重要的一个措施。第三现在年轻人压力大,高压同样也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年轻人日常要注意劳逸结合并且要保证科学健康的饮食。

  70%的中风可以预防 防范危险因素是关键

  目前中风多见于是中老年人或者老年人,而这类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甚至还有可能伴有吸烟等中风的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就能有效的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有效预防中风

  徐教授强调:“今年国际上一个很著名的研究已经证明70%的中风是可以预防的,所以第一条就是防治这些可控的危险因素。当然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说龄大,家族史等。第二伴随有高血压这样一些危险因素之后,如何用药物来预防。通常对于这些已经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医生要去算10年之内,患者得中风或者得冠心病的概率有多大 ,从而确定他采用哪些药物进行干预。对于40岁或者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徐教授强调应该每年接受一次标准化的体检,来检测他是否存在一些中风的危险因素,从而判断目前这个人是不是已经到了需要用药物来干预的程度,进而防止中风或者防止冠心病发生。第三个对于已经发生了中风,或者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一些患者,在短期之内再发生中风的风险会很高,那么这些病人就需要终身的用药物进行干预,来防止复发”。



  徐教授最后补充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去做到有效的长期的规范化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