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店如何 “偷师”连锁?

21世纪药店

小康和小米关系很好,俩人在J连锁药店担任多年的店经理后一同辞职,在一家社区超市旁边合伙开了家药店。起初,小康与小米都热情高涨,恨不得把在J连锁的“绝学”如促销方法、陈列技巧、手绘POP等都用在自己的药店上。可时间一长,他们就没有了原来的干劲儿。一年以后,药店生意越来越冷清,因为顾客少,小康和小米干脆轮流看店,省得两人在药店大眼瞪小眼。


小米和小康都很疑惑,以前担任店经理时,两个人都是门店的一把好手,把药店生意管理得风生水起,怎么自己开药店就沦落到这步田地呢?


压力即是动力,学会给自己“加压”


在笔者看来,小米和小康 “三分钟热度”后就丧失了热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丢失”了压力。何出此言呢?药店人都知道,连锁药店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大家都被流程驱赶着往前走,可是自己开药店之后,没人管了,压力自然也没有了,创业热情一过,也就懈怠了。所以笔者给小康和小米的建议是:每天给自己设定目标,给自己“加压”,有压力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比如说药店门庭冷清之时,不是在药店坐等顾客上门,可以想办法做一些促销或是给门店做一些装饰等等手法,以吸引顾客眼球。


药店店长有周计划,还有季度计划,作为经营者,给自己定一个年度目标、3年的目标甚至5年的目标,为自己的事业做一个统筹,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闲散地经营。笔者认识一位百强连锁药店的老总,刚开始他也是从一家药店干起,由于从没有放弃过规划药店的未来以及为之努力奋斗,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拥有一家药店拓展到了近200家。这位老总总结说:“目标不一样,动力就不一样。”


制定标准,不给自己闲散的理由


许多连锁管理都要求标准化,从部门甚至细化到每项工作,如此才不至于“朝令夕改”,导致管理松散。但单体药店经营者一般都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说集标准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三种身份于一身,于是制定标准就等于流于形式,也就不加以重视。其实不然,如果制定一些成文的标准,往往够帮助药店经营者遏制内心的懒惰和提醒自身工作的不足。比如货架每隔多少天要打扫,商品效期每月几号查,陈列每月调整几次,促销做几次,POP怎样美化等等。标准一定要细化到每件事,甚至到每个细节的频次,这样才会有忙碌的身影,才会让顾客感受到这家店不冷清,有吸引力。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事情做,而是找不到事情做,而标准的作用就是帮你找事情做。


做好基础服务,不是以卖药为主。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让药店处于优胜之地。 


/ 本文作者系药店实战培训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