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门”后,央视再次发声!如何解决“回扣门”问题?!

正吉药业

今日央视《焦点访谈》对国务院药改新政进行了详细解读,作为一个全流程、顶层设计的文件,值得大家仔细学习,不难看出,这次央视解读中重点指出了药品新政想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仿制药质量和医药流通乱象。

来源/CCTV

视频:《焦点访谈》:全流程发力 直击医药顽疾



看病吃药人人都免不了。说到药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好不好,价格贵不贵,使用起来安全不安全,急需的药品能不能供应得上,这些问题和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也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会给人们看病就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群众最关心的这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药品新政到底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其实,《意见》名称中的关键词——“生产流通使用”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也就是说,从药品开始研发生产,到中间的各个流通环节,一直到患者使用,整个链条都在这次改革的范围之内。以前,医药卫生领域“婆婆”多,“九龙治水”,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央深改组和国务院将研究制定这一药品新政列为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力求突破部门之间的限制,从单兵突进到全流程发力,为的就是解决医药领域的种种乱象。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说:“要想实现药品保障性的功能,实现它治病救人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是不同的利益主体能够围绕着同样的目标来行动。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要有个国家层面的整体性的政策框架,这一块中国一直是没有的。”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说:“以前都是碎片化的政策体系,这一次通过深改组这样一个最高层次的顶层设计,把这些体系、这些制度整合到一起,从整体治理的高度释放改革红利,所以这样的做法应该说是一个突破。”


全流程顶层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开篇就有很明确的表述,那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药品,群众对它最主要的需求当然是要治得好病,质量和疗效好,而作为一个97%的产品都是仿制药的国家,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有很多历史欠账要还。


胡颖廉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国家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医药产业,成立之后我们国家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医药产业主要解决的是药品数量安全的问题,就是大家能吃得上药。”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说:“那时候是一个缺医少药的大背景下,国家是制定了一些标准,仿制企业根据标准,达到标准,就认为可以了,但是后来实际情况在临床使用中,医务人员、公众感觉它有差异。”


所谓仿制药,通俗地说,就是对别人已经研发上市的药品进行模仿。这种药适合治的病,以及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应该和原研药品相同。国际上,专利药品过了保护期以后,其它国家和药厂都可以仿制,并不违法。西方发达国家,像美国;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和中国都是仿制药大国。因为原研药大多很昂贵,如果能研发出质量与疗效一致的仿制药,将大大降低群众的就医成本。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仿制药大多只是达到了国家设定的及格线,离原研药的质量和疗效还有差距。正是抓住了这个痛点,这一次的药品新政从质量和疗效上开刀,提出要“严格药品上市审评审批。新药审评突出临床价值。仿制药审评严格按照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进行”。同时,要“加快推进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也就是说,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也要分期分批进行评价,看它的质量和疗效是否与原研药品一致。


解决药品质量痛点,光提高审评标准还不够,还要加速药企洗牌。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问题突出,很多品种都有100家以上的企业同时生产,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指出:“目前医药产业的现状从产业结构来说不尽合理,我们国家现在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数据,医药生产企业是8600多家,其中包含饮片、制氧和辅料,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还有一个从医药流通来看,医药流通是46万多家,这也是很庞大的,其中很多都是僵尸企业,很多都是挂靠的企业。”


低端的产能过剩、缺乏质量保证,高端的又供给不足,群众自然不能满意,医药产业也急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破解这个症结?《意见》抓住了问题所在,提出要加大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仿制药与原研药达成一致性评价的从政策上进行鼓励,比如说:“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未超过3家的,优先采购和使用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倒逼企业进行改革。


从生产环节把住了质量关,接下来大家关心的还有价格问题。降药价,我们已经做了多年,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有些便宜药甚至干脆买不到了。这其中的症结就在于,药价的高低是多方作用的结果。要想挤出里面的水分,同样需要多管齐下。


药品的流通链条长,层层加价后,到患者手里的药价往往已经比出厂价翻了几个跟头。那么,这中间的水分都去哪儿了呢?


其实,流通环节中把药价抬高,留出空间给医生回扣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药价之所以虚高,和过去一些不尽合理的体制机制不无关系。比方说,按国际惯例,医生的收入应该是社会平均收入的三倍以上,但在我国的很多医院,医生的诊疗费却只有几元钱,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相反,开的药越多、越贵却能拿到较高的提成。


明知道药价中的水分很多,但最终要为此买单的医保基金却没有多少权力去左右局面,往往只能被动掏钱。所以,要想真正降药价、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只能从三医联动上下功夫。这次的药品新政正是根据病根儿,从各个领域合力进行改革。比如,在流通链条明确了推行“两票制”,改变以前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的局面,药品从药厂到经销商再到医院,中间只能开两次发票;在采购环节提出鼓励跨区域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完善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在医疗环节提出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而医保对诊疗行为和医药费用的控制和监督作用也被强化,利用组合拳来降药价。


除了药品质量和药价,用药安全也是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重点。2016年,山东警方破获的毒疫苗事件曾震惊全国。据查,庞某为非法获利违法经营人用疫苗,5年内违法经营的疫苗流向全国24省市,累计涉案金额达5.7亿元。


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行业集中度低,具备现代化医药流通条件的企业仅占1.75%。流通秩序混乱,挂靠经营、过票洗钱、商业贿赂屡禁不止。不仅推高了药品价格,诱导了过度医疗,更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怎么更好地消除隐患?《意见》除了提出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严厉打击、整顿药品流通秩序以外,还开出了一剂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药方,要求打破医药产品地方保护,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说到用药安全,有一个岗位不能不提,而它也恰恰是过去多年我们重视程度一直不够,需要补课的领域,那就是药师。史录文说:“在全球性所有国家几乎针对医疗行业、医务人员,都是通过立法保证不同的专业人员服务不同的事,唯有我们中国药师的立法没有,所以说药师的功能缺位。”


对于大多数普通患者来说,和药师的接触恐怕就只有取药窗口的那短短几十秒钟,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多少沟通,更别提指导用药了。那么,这个岗位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


北京医院药剂科主任胡欣说:“假如一个老年患者,患3种常见病,很可能吃药不少于5种,那么这5种药就很热闹了,在体内可能会带来打架,按照咱们老祖宗说中药都讲究君臣佐使,假如说进去5个君,会不会在体内干起来了?肯定会打架。”


药品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危及人们的健康。世卫组织调查显示,全球1/3的人死亡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而药师就是要通过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帮助我们把好合理用药,以及用药安全这道关的。这一次的药品新政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加快药师法立法进程,探索药师多点执业等等。


此外,为了让群众能用上急需的新药和短缺药,并能方便快捷地买到药,《意见》还提出了对特定药品加快审评审批、健全短缺药品、低价药品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等措施。


概括起来说,这次药品新政的出台有可能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这么几方面的好处:药品质量和疗效更好了,价格中的水分更少了,用药更合理安全了,同时,还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用上新药,用更方便的途径买到药。当然,这些只是预期,这套组合拳打出去能不能击中痛点、降服顽症还要看拳法能不能打到位,力度是不是足够大。在期待的同时,对于它的难度,我们也要有足够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