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基层最需要全科医生!

县域卫生

全科医生是主动为社区民众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预防为导向的连续、综合、协调、个体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生担任的角色,除了首诊医生以外,还包括健康的“保护神”、医疗保健系统的“协调者”等。


刘延东副总理针对今年的工作任务,提出重点抓好十项具体工作:其中之一是全面启动基层全科医学建设与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试点。鉴于我国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病、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卫生资源的分布利用不合理,同时伴随着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费用的上涨和人类总体健康改善之间的成本效益矛盾日渐突出。

 

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又给人们带来加强社区预防、提高人群健康意识的警示,这些都表明全科医学是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9年,通过医疗界与及基层的努力,全科医学终于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

 

2009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发展全科医学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老龄人口保健医护照顾问题;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队伍。


基层全科医学为基层医生服下“定心丸”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为每一个寻找医疗保健的人提供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必要时也安排其他卫生专业人员为其提供有关服务。这就决定了全科医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保健。


在中国,全科医生发展的历史并不悠久。事实上,全科医生是能够代表医生的原始状态,生活在老百姓中间,是老百姓的一分子,并在别人有病痛的时候,能够帮助别人。

 

全科医学致力于研究病人、理解病人、服务病人并满足病人需要,因而被认为是最具人性化的医学学科,也是注重艺术胜于技术的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内容包括通科医疗的实践经验、医学学科中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全科医学专业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可以说全科医学是在各医学专科研究的综合基础上进行整体水平的整合,是一种广度上的专科。

 

当前我国正值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全科医学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基层全科医生更是少之又少。学习全科医学,能够使基层医生们再也不用局限于某个专科看病,而是将自己发展成为了更广范围上的专科医生,从而为基层病人提供便利,让病人们能够“看得上病”。

由基层医生向基层全科医生的转变,能够使基层诊所的服务更上一层楼,使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得密切。同时,基层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生经营诊所的无形资产,促进基层医生由“民医”向“名医”的转变,带动诊所生意,可谓是基层医生的“定心丸”。


基层医生的理想安排

基层人口众多,病例繁杂,最是需要全科医生的地方。若是能够在基层积极发展全科医学,基层全科医生将会是基层医生的理想安排整体来看,注重个人品牌建设的医生、知名三甲医院、连锁私立医院的医生在平台内更受到用户的欢迎。

 

首先,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新型医生,必须树立整体医学观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整合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解决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

 

其次,主动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预防为导向的连续、综合、协调、个体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生担任的角色,除了首诊医生以外,还包括健康的“保护神”、医疗保健系统的“协调者”等。


基层全科医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医改新形势下,做好由基层医生向基层全科医生转变的工作已经成为基层医疗的大趋势。紧跟全科医生趋势,才是在基层医生中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才是基层医生与诊所经营的长久之计。


不少医生服务的对象不是真实,而是自我。其实“命运很不公平”,才更是医生自由执业的魅力,或者说,命运这玩意之所以存在,就因为它是神秘莫测的、难以把握的,所谓“命运很公平”,只是一种变相的成王败寇论。

那么自我是什么?长期关注自我的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把它精简浓缩如下:

(1)“自我”是有目的的行动者,充满对目标的欲望、企图和渴求。它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可以不断扩展、挑拣目标、价值或信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2)“自我”以“参照群体”和“重要人物”为导向,设置行为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对自身做出判断;

(3)“自我”对实现目的的条件,譬如障碍、现实和环境很敏感。它对目的的达成,例如成功或失败也很敏感;

(4)它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欲求,或者行为标准,来对成功和失败做出反应;

(5)因为对达成目的的诸多因素敏感,它的行为惊人地多变,且高度情绪化;

(6)但它有一套心智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其动机是保持感觉上的连续性、维系经验上的一致性,从而回避事实上的不连贯和矛盾。 晓得驻足思考的人,也是敢于做出抉择的人。

 

作者:郭俊 原省级三甲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资深民营医疗行业观察与实践者、民营医疗运营管理职业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