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年来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药物
◆ ◆ ◆
申请成为专栏作者,或原创投稿
请联系:editor@med.sina.com
FDA于2012年7月设立了突破性疗法认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通道,旨在加速开发用于治疗大病以及疑难病的新药。
一般来说,申请突破性治疗认定的药物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单独或者与其他药物联合来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
二是在一个或多个重要的临床终点指标上,有充足的临床早期数据证明在研药物与现有治疗方式相比有根本性地突破。
作为继快速通道(Fast track)、加速批准(Accelerated approval)、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之后的又一个新药评审绿色通道,获得突破性药物认定的药物,在开发过程中会得到FDA审评人员的密切关注,并且会收到专业的建议以及快速有效的临床试验方案。
据统计,普通药物评审时间为9-10个月,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的药物平均为 6.1 个月,缩短了1/3左右。
目前,突破性治疗资格由FDA的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以下简称CDER )与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以下简称CBER)这两大机构评定。
笔者调研了这两大机构最近5年的数据,2012年是突破性疗法申请元年,没有大规模的申请和审批活动,仅有2个项目申请,1个得到了批准,另一个被拒绝。
图1 向CDER申请突破性疗法认定药物情况汇总
图2 向CBER申请突破性疗法认定药物情况汇总
图1是CDER的数据汇总,图2是CBER的数据汇总。CDER每年接收申请100件左右,批准约为35件;CBER每年接收申请20件左右,批准约为7件。2012-2016年,CDER接受的“突破性疗法”申请总计389个,批准140个,拒绝192个,取消53个;CDER接受的“突破性疗法”申请总计81个,批准23个,拒绝51个,取消5个。无论是从申请总数还是批准个数来看,CDER的处理量是CBER的5倍左右,这是因为CDER审批化药和生物制品项目,而CBER仅仅处理生物制品的申请。
在突破性疗法的申请上,CDER的批准率约为36%,CBER的批准率为28%,整体3成左右的的通过率说明FDA对于突破性疗法的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图3 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在研药物被FDA批准上市年度汇总
在研药获得突破性疗法的认定,并不能保证其最终获批上市。图3展示了近年来获得突破性疗法在研药物最终上市的情况。2013-2016年间,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共163个,涉及其中61个药物成功上市,上市率为37%,考虑到2016年获批的项目有大部分会在以后的年份上市这一因素的影响,真实上市率或许会更高。在上市的61个药物中,有32个NDA(化药申请),29个BLA(生物制品申请)。这些药物涵盖小分子化学药、抗体、蛋白类、反义寡核苷酸类等。
有意思的是,4年来,获CDER突破性疗法认定的140个项目,期间59个成功上市;而获CBER突破性疗法认证的23个项目,期间则仅有两个获批上市,它们分别是Novartis Vaccines and Diagnostics,Inc.和Wyeth Pharmaceuticals, Inc.这两家公司研发的B组脑膜炎球菌疫苗,它们适用于10-25岁的青少年,用来防御B组脑膜炎双球菌侵入。
图4 适应症分布
对上市药物适应症统计分析,如图4所示——
▍ 与囊性纤维相关的有5个,主要是伊伐卡托(Ivacaftor)单独或与Lumacaftor联合用药;
▍ 与肺纤维化相关的有2个,分别是吡非尼酮(Pirfenidone)和尼达尼布(Nintedanib);
▍ 与丙肝有关的有6个,主要是Ombitasvir、Paritaprevir和 Ritonavir三者联合用药,以及索非布韦(Sofosbuvir)单独或联合用药;
▍ 治疗伴有黄斑水肿(DME)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药物有2个,分别是阿柏西普(Aflibercept)和Ranibizumab;
▍ 与恶性晚期肿瘤相关的则高达37个,这些领域病死率很高,亟待特效药物。
表1 2016年获批上市的“突破性疗法”药物
2016年,共21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药物被FDA批准上市,如表1所示,其中化药(NDA)10个,单抗类药物(BLA)11个。
在申请分类上,属于首次申请的有9个药物,另外12个属于扩大适应申请。
从适应症上来看,恶性肿瘤依旧是获批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诺华旗下的Ilaris(人抗白介素-1β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获批用于3种罕见病的治疗,分别为家族性地中海热、 Hyperimmunoglubulin D Syndrome (HID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症(TRAPS)。
*声明:本文由新浪医药专栏作者原创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医药新闻立场。转载该文章,须注明作者及来源于新浪医药。
拂 晓 向 您 推 荐
▷ "刚满周岁"的EMA重点药品快速审评程序(PRIME),你怎么看?
▷ 天价抗癌药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