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重视冬病夏治和三伏灸?长见识了!

宏元堂中医院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也是自然界中阳气最旺盛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阳气充足,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愈升愈旺的趋势,气血流通旺盛,药物容易吸收,“冬病”暂得缓解,体内凝寒之气易散,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所谓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

古人将自然界致病因子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其中寒邪诱发的疾病,多发病于冬季。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讲述了夏季的气候特点:“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也讲到了夏季的作息调节:“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书中告诫:“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如果养生不当,便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即由于阴阳的对立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夏季五行属火,自然界阳气旺盛升发,若夏季养生不当,在冬季“水冰地坼”之时,便会招致疾病发作。常见的“冬病”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阳虚体质或老年人由于阳气匮乏而导致的畏寒、脾胃虚寒类疾病。这些疾病多半是体内阳气虚衰,外邪侵入而发病。

说说三伏灸的那些事

1

子宫肌瘤, 40多岁女性

初次来的时候,小腹部大面积硬结,不能碰,一碰就痛。月经之前,腹痛只能靠止痛片。每次治疗之后,硬结都会缩小,四次之后,腰围缩小一大圈,腹部基本柔软,不过还能触及深部的结。从前基本没胃口,治疗后胃口变好,会有正常的饥饿感。

2

一位女性,手部湿毒肿大

手指长出一个大包,医院的方案是开刀切除。 艾灸调理两次之后,肿包消失。

3

男性,十年的秋咳

每年立秋开始咳嗽,最严重是早晨3点开始咳嗽,无法正常睡眠。 艾灸治疗十几次之后,基本痊愈。 随访两年,加上平日的调理,基本没有复发。

冬病夏治:每天到宏元中医院做三伏灸调理的人员络绎不绝!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今年三伏灸的时间如下

伏前贴:2017年7月2日

初伏贴:2017年7月12日

中伏贴:2017年7月22日

末伏贴:2017年8月11日

末伏加强贴:2017年8月21日

艾炙每伏第一天灸的效果最佳,不能错过,加强持续灸最好。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针对慢性病症可每天灸或者隔天灸,调理保健效果更好。

今年三伏灸开始的时间是7月12号;就是伏前加强灸也是从7月2号开始,届时宏元中医院也会举行三伏灸活动,请各位朋友们记得关注最新消息!

在家三伏灸的注意事项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艾灸方案了,准备利用这个夏天进行三伏灸了,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呢?

1. 艾条,艾绒和灸具的选择。

艾条市场鱼龙混杂,不乏假货,有些艾条里面添加玉米皮充当艾草, 质量参差不齐。
挑选艾条几个方面: 一是要紧,二是要匀度,三要看纸,桑棉纸最好,四看烟, 淡淡青烟最佳,滚滚黑烟就不要用了。

2. 在家艾灸几点注意!

艾灸在室内进行,注意保暖,不要在有过堂风或者空调很凉的地方艾灸。 灸后,禁止进食冷饮,水果,和发物。灸后不要游泳。保持饮食清淡,不能受寒。


3. 灸以何为度? 

不论直接灸,悬灸,灸盒温灸哪种灸法, 微微汗即好,大汗淋漓不可取。 身体温热即可, 不可追求过热的感觉, 有湿寒重的人, 贪恋艾灸的热量,往往喜欢微烫的体感,结果造成起泡或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