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成药创新发展的求索者—曹春林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他是中成药创新发展的求索者,他是中药药剂学学术带头人,他是清开灵注射液的研制者,他就是原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系主任——曹春林教授。


Attention Please


曹春林教授

原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系主任

中药药剂学学术带头人 中药药剂学教授

先后研制成功“地锦草止血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I号和II号”“心脉灵注射液”等新中成药,其中清开灵注射液”开创了我国中药大复方注射液规范化研究先河,成为中药新制剂的典范。曹教授曾主编《中药制剂汇编》《中药药剂学》《中华本草》等书籍。2000年以来创立“中药研究所”,研制成痰热清注射液等多个大品种,为中药现代化做出很大贡献,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曾获共和国功勋人物、中药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突出成就奖、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奖、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奖等诸多奖励。



Q:曹老师,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学习药学呢?


A:我1938年出生在东北,小时候感染了日本人传播的鼠疫,幸存下来后就立志学医。长大后我了解到学药会学一部分医学知识,可以研究治病的物质,以后参与研究工作的机会多。而且我化学学得好,高考时就填报了沈阳药学院,就走上了药学道路。



Q:在您求学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


A:在沈阳药学院有不少老师说过很多有益的话,而朱廷儒教授顾学裘教授二位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良师。朱教授教药物化学,我利用课余时间去他的实验室帮硕士生做课题,跟着硕士生一起听朱教授讲如何选题、如何设计和怎么做实验记录,基本掌握了科研思路与方法。顾教授教药剂学,他让学生帮着做文献卡片。我帮顾教授做卡片的过程中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对于后来编书很有帮助,《中药制剂汇编》这本书,就是完全按照顾老师教的方法来做的。还有就是当时流行“小先生运动”,就是课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备课,代替老师给其他同学讲实验。我作为化学实验课的“小先生”,负责了从无机化学到药物化学各科的实验课。我念大学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学科学好的基础之上,主要是学好化学



Q:是何机缘,使您转战到了中药领域呢?


A: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北京中医学院,由学西药转为搞中药完全是听从党的安排,一开始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后来认可了中医药能治病,才逐渐转变思想,才算是安下心来研究中药。



Q:面对不熟悉的中医药,您又是如何解决困境的呢?


A:最开始是参加学校的“西学中”研讨班,我们少数年轻教员跟着第一届学生回炉,学习四大经典。说实话,那时候我还不安心于搞中药,中医药理论并没有学好。后来我去药厂劳动、到临床上给老大夫抄方,才逐渐踏下心来搞中药。70年代末,我在药厂任技术总负责。三个医院三十多位老中医开了二三百个协定处方,都是临床成熟有疗效的方子,我把这些编成处方集留在了药厂。这我进一步学习中医、熟悉中药的绝佳机会。



Q:“清开灵注射液”不仅仅是我校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更是当今世界中药注射剂的里程碑。被誉为“清开灵”之父的您能给我们讲讲其背后的故事么?


A:研制清开灵之前,在安国药厂“备战”时,我研制成功了地锦草止血注射液,这样对注射剂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其实,清开灵这个课题最初是安国药厂刘总技师提起来的。从安国回学校后,我就边教学边做科研。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为方底,药味稍有变化,应用了“依证随方确认有效成分”的方法,把清热解毒部分制成1号,把芳香开窍部分制成2号。学校药厂报批新药时把2号给遗漏了,这是历史的遗憾。我在2005年将清开灵1号和2号药味精选,工艺经过精制,质量标准经过提升,研制成“精合清开灵”



Q:您能在科研方面对中药专业的学生给予一些建议么?


A:但凡搞科研,必须是选好题、设好计、做好记录,课题的关键是选题和设计,题选不好、设计不好都出不了好论文。比如制剂,要搞品种,要搞新中成药,首先选中医名方。像我选的安宫牛黄丸和四逆汤都是重要的名方。现在常用名方不过三四百个,《中医方剂大辞典》里一共收了9万首方剂,我都翻过了,大约有1000左右个名方。这1000个名方,有人研究的也就100种左右,那剩下的几代人也搞不完啊。此外,学药剂的,自己能拟方是一个基本功。拟方的原则是宁少一味,不多一味。不要像现在一些中医临床开药似的开大方子。为什么现在没几个中医的方子能开发成新的中成药呢?因为方子开的乱,总结不出来规律。  



Q:能否请您从数十年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中,给予后辈一些指导?


A:首先,学习中药传统里面宝贵的经验。比如土鳖虫,本草学记载需要“熬”,说明土鳖虫的有效成分耐热能“熬”。这一个字经过研究分析也得到了验证。中药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此外,搞中药研究重要的是要有中医药特色。研究生要学,学西药出身的教师也要学。中药特色就是中药药性,像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药物禁忌、剂量等等。学中药的,对于中药药性应该是有的掌握、有的熟悉、有的了解。我认为,研究中药药剂的要熟悉掌握大部分药味的药性。对于常用四百味中药的功能主治应该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够看到方子就知道是治什么病的。医生诊断出什么病,研究中药药剂的就能开出药方,研究中药的能见证开方才是全面的。



能坚持中药特色,做应做的工作。这样才称得上是中药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到哪里都比较硬气。


后记


曹教授年逾古稀,仍心系中药教育的发展,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与曹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严谨务实、肯于钻研的精神以及对中药新一辈力量殷切期望,愿我们这些后辈不负期望、砥砺前行。


文字│刘

摄影│曹燕凤

排版│琳琳 嘉琪 廖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