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为首要,把握五个关键告别阳虚体质 ▎夏至已至
2017年06月21日
农历五月廿七日
今日夏至
你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了吗?
酷夏时节,室内外温差极大(室外高温、室内空调),很多人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后或室内外一冷一热的交替中感到不适,出现头晕乏力、发热头痛、恶心吐泻等中暑症状,严重者会有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甚至意识丧失。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应迅速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以加速散热。可以给患者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或者一些运动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要尽快打急救电话送去医院。当时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做好防晒
夏日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有助于排汗散热,衣服颜色尽量是浅色减少吸热。
适量补液
记住: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6-8杯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运动饮料里含各种无机盐,适合饮用。
夏天多吃蔬菜水果也能补充水分。夏季多喝茶、汤、粥,好消化,也能补液,如:绿豆汤、西瓜汁、番茄汁、菊花茶、冬瓜汤等。
睡眠要足
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如果晚上睡得少,中午午休时间大家最好能小睡一会,缓解疲劳,保持体质。希望大家尽可能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不要在睡前盯着手机看微信,保持心情平静进入睡眠状态。夏季是吃西洋参的最佳时节,体质弱的可以每天吃一点。
必备药品
藿香正气水多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亦可和胃止呕,多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可芳香化浊,常用于脾湿胃浊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泻等症。藿香正气还有丸剂和软胶囊。可以解暑祛湿。
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即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发病时服用2~5ml即可。
“
”
夏至阳气正盛,一年之中唯此时正是养阳最佳时机。通常你会认为养阳就是多吃生姜,多吃温补的东西。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要想真正养好阳气,告别阳虚体质你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要出汗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道:“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夏两个季节为阳气向外生发的季节,此时养阳气便是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让身体的阳气生发在外,这便是养阳了。
因此,适当地出汗,正是应了自然界阳气隆盛于外的状态,这便是“使气得泄”了。所以,不过度用空调,保持一天内有适当的出汗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要运动
同样根据“夏三月”的养生指导原则,在夏季适当地增加运动量是让阳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不宅在家里,抽出一定的时间到户外去快走、跑步、打拳都可以帮助身体顺应自然,而让“所爱在外”,阳气旺盛。试想,如果你窝在家里,开着空调,吃着冷饮,又怎么可能阳气旺盛呢?
要快乐
喜在五行对应火,五脏对应心,五季对应夏。就像火是夏正常的状态一样,喜也应该是夏季应该有的常态。保持心情愉快,气血就会畅达,阳气便不会郁结于里而不能生发于外。你的身体才会阳气饱满。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不要发怒,因为怒对应肝,肝对应木,木能生火。夏至火气本身就旺盛,如果再暴怒而木气亢盛便会使心火更加亢盛。此时,非常容易引发脑出血等重病。因此,夏至期间应该是心情愉悦的,心态平和的,这样我们才能既保证了阳气的旺盛,又不被其所害。
要温食
当人体阳气旺盛于外时,内脏相对就是虚寒的。所以,越是夏季热的时候,我们的饮食越要温和,避免过食生冷。如果过食生冷而呕吐、腹泻,病愈后再出上几天虚汗,你的阳气基本就由旺盛变成衰弱了。
不正当的汗、吐、下是损阳气的三大罪魁祸首。如《伤寒论》中说道:“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因此,在夏季保护好自己的肠胃,不发生吐泻,可以有效地防止自己变成阳虚体质。
不过耗
熬夜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是司空见惯了,也算是“以妄为常”了。过度地熬夜,可以消耗人的精血正气。虽说精血属阴,但没有阴的滋养又怎会有阳气的旺盛呢?同时,过度的出汗也属于过耗,同样在消耗我们的阳气。即使在应该“使志在外,夜卧早起”的夏季,也只是适当地晚睡和运动,绝不等于过度消耗。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