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 顾护心阳

醴陵市中医院


今日小暑,顾名思义,“暑”是炎热的意思,而小暑指的便是炎热的开始。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为自然界的六气之一,若暑热太过则会伤人。醴陵市中医院提醒广大市民,小暑养生重点为消暑宁心、祛湿健脾、顾护心阳。



小暑典故


古时小暑分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它名“促织”,为督促女子纺织,“促织鸣,懒妇惊”,是为警示。


鹰始击。这时鹰已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小暑养生


清热祛暑:适当吃“苦”。



这个时节,多雨、高温,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饮食方面应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一些消暑汤粥是很好的选择。适当多吃消暑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西瓜、薏米等,尽量少吃过寒凉的东西,如冰镇饮料,冰镇啤酒,冰糕等,以防将暑湿转化为寒湿。还可以用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等药材冲泡成茶,消暑生津。



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夏日吃点“苦”,不但能消除人内心的烦躁、清醒头脑,还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含有苦味的食物多以蔬菜为首,如生菜、芹菜、茴香、苦瓜等。而在干果中,有杏仁、桃仁等。


调节情绪:心静自然凉


小暑节气,人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爱犯困、没精神。对应这些特点,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建议此时可以进行一些舒缓情志的活动来调节情绪,比如绘画、书法、阅读、下棋、听音乐等,可起到怡情养性的作用,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


轻薄穿着:注意室内外温差


居室要注意开窗,排除暑气,不要贪凉喜冷,克伤阳气,避免空调把室温调的过低,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感冒。



在衣着方面以轻薄舒适为,衣服面料尽量选择棉、麻、丝等天然纤维。丝绸亲肤性好,轻薄舒适,棉质衣物吸汗,透气性好,亚麻材质孔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好。颜色可以选用浅色,因为浅色可以反射阳光,让人感觉凉爽。


小暑风俗




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吃羊肉


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小暑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吃过水面炒面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


供稿:王俊芬

微编:张孟芳     审核:曾 丽



精彩导读


机关运动会篮球赛   院长点睛  首战告捷


市中医院“冬病夏治”活动全面开启了,错过这次再等一年!

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