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食野生蘑菇有风险,请勿随意食用

莱州卫生计生


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多,野生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多发。进入7月份以来,芝罘区、莱阳市、栖霞市和招远市共报告8起因采食野生菌导致食源性疾病事件,占近三年野生菌误食事件的33.33%(8/24),涉及病例20例。而只凭人类肉眼、个人经验及讹传的“民间偏方”分辨毒蘑菇,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借助专业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因此,采食野生蘑菇有风险,请勿随意食用!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主要原因

✤误食有毒菌类。常见的野生蘑菇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野生蘑菇只有三四十种。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常常误采误食发生中毒。

✤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蘑菇,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生长环境因素。一些野生蘑菇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食用后很容易发生中毒。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蘑菇

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

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食用野生蘑菇注意要点

✤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蘑菇。

✤对自己熟悉并确定为无毒菌的,也不要混杂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蘑菇混杂炒煮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加工野生蘑菇一般要通过高温煮透,降低毒性。

✤食用野生蘑菇时不要饮酒。有的野生蘑菇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物质可能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自救要点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总之,采食野生蘑菇有风险,请勿随意食用!


市疾控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