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报道之十六】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构筑山西卫生人才高地。
王益民,男,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临汾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心电学医师分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委员,临汾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临汾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临汾市医学会心电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临汾市医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获得山西省十六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治,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诊疗技术、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心内科危重急症抢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2016年年底,临汾市人民医院开始筹建胸痛中心,王益民作为胸痛中心的协调员,承担着大量的任务。今年春节期间,王益民连续值班一周,做了15台手术,仅除夕当天就三台,大年初一又做了三台。“有时晚上回家还没睡觉,电话就打过来了。”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特别辛苦,他笑笑说:“特别辛苦,但病人受益。”
经常加班加点
王益民从事心内科工作已经二十余年,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患者为重,热情对待患者,诊治过程一丝不苟,观察病情仔细,为了重症病人的抢救,经常加班加点,为了重危病人经常工作到深夜,直到患者转危为安。
吉县有一位年过七十的老太太,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多次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经过精心治疗后好转出院,但患者住所偏僻,交通不便,加之晕车,不能及时复诊,王益民就每天至少打一个电话询问病情及服药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不但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而且省去了患者的舟车颠簸之苦。
还有一位心衰患者由于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及高钾血症,出现了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生命垂危,王益民与兄弟科室的同事一起研究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坚守至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
近几年中,王益民多次加班加点为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王益民曾先后三次在山西医科大学和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能熟练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积极开展新工作,运用新技术,熟练掌握了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诊疗技术、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不断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积极参加危重急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能独立完成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压塞等危重急症的救治,目前每年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1000余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400余例。
同时,积极开展新工作,目前已率先在临汾市开展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手术。这两项技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更为准确和合理,为患者提供更合理更精准更安全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
筹建胸痛中心
2016年底,临汾市人民医院开始建设胸痛中心,王益民作为胸痛中心的协调员,承担着大量的任务。作为医院绿色急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胸痛中心的建设对进一步提高救治能力、缩短救治时间,给急诊胸痛患者以最快、最优的救治有着重要意义。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占绝大多数,其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今年春节期间,身为胸痛中心协调员,王益民连续值班一周,做了15台手术,仅除夕当天就三台,大年初一又做了三台。“有时晚上回家还没睡觉,电话就打过来了。”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特别辛苦,他笑笑说:“特别辛苦,但病人受益。”
“作为临汾市最大的心内科科室,我们要把最危重的急救责任承担起来,这是我们的使命。”王益民说。“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避免浪费”是胸痛中心始终贯彻的十六字方针,所有患者都是按照“先抢救,后收费”的流程实施救治。“不缴费就不做手术,在我们科室是不存在的,在我们医院,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王益民强调。
为了让胸痛患者能够最大限度获益,缩短救治时间,在值班期间,王益民坚持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6月中旬的一周连续奋战,急诊完成了22台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创造了省内综合性医院单周PCI例数最多的纪录。
今年9月2日,临汾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认证,成为临汾市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救治能力最强的胸痛中心。“下一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创胸痛中心的示范中心,全心全意为临汾市人民的心血管健康做出最大的贡献。”王益民说。(转自山西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