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甘南之行

天津市人民医院


 11月25日到27日这个周末,天津市人民医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血管外科3兼心脏内科2主任曹月娟是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度过的。她在结束了一周紧张忙碌的医院临床工作后,跟随天津市红桥区首批“博士服务团”远赴甘南开展医学帮扶工作。微信小编选取了她在当地写下的3篇日记,分享这位满腔热忱、忠于职守、医术精湛而又蕙质兰心的女医学专家如何克服高原反应,为当地医生们送去丰富的医学知识,为患者送去优质的医疗服务的辛苦与满足。


    

    甘南之行

     (一) 

     高原初体验

周末的中午从天津滨海机场登上西藏航空公司的“小飞机”,一路向西,抵达夏河机场。飞机下降时颠簸得厉害,头晕、恶心、出汗的症状一股脑地出现了。机舱内的温度高,加之临窗的位置暴晒,使得我误以为自己到了海南。手捧大衣、围巾走到舱门时方感到冷风袭面,而面前已是山高天蓝、祥云朵朵的高原了,呼吸还算畅快。

碌曲县卫生计生委马主任和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们亲自来接机,马主任手捧雪白的哈达披在我的肩上,它载着高原人民的浓浓热情和殷殷希望。乘上三菱SUV从国道驶向县城,一路上真是令人惊叹,山茫茫,路坦坦,当初在这里开山铺路是多么艰难!牦牛在路间不时地穿行,它们一点都不怕人,这是何等的生态和谐啊!组织部的干部介绍说,这里常年没有无霜期,供热期长达7个月之久,短暂的春夏绚烂在6、7、8三个月份,到那时,满山绿草青葱,油菜花金黄遍地,一派震撼景象是内地人无法想象的。一路上,五彩的经幡随风飘扬在山坡上,已结冰的溪流蜿蜒在路旁,就像娟秀在山间银白色的哈达,诉说着情怀,企盼着吉祥……而此时,我的头已开始微微作疼,呼吸也不太畅快,随身的指脉仪已显示出心率增快,血氧减低。这一切,更让我感慨:祖国是如此神圣而又神奇的土地,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情,情深意长!

进入碌曲县城,可见巨大的宣传牌“锅庄之乡--碌曲欢迎您!”路旁的河水翻卷着浪花,河面很是宽广,这就是“洮河”,车没行多远就到了洮河源大酒店,建筑既有民族风又很气派。头晕沉沉,胸部隐隐发闷,也不知如何到达的房间,心中谨记初到高原的忠告:勿饱餐、勿饮酒、勿快走、勿洗澡……   

晚上九点我的心跳加快,干燥的空气和过高的室温,使得头晕更加厉害,打开化妆包,发现所有的管状膏体都异常的鼓鼓囊囊,一拧盖子,内容物就不断溢了出来,连忘在书包里的酸奶盖子都快鼓上了天!物理学知识告诉我这是气压过低所致。我以轻盈缓慢的动作洗漱,开窗降温,弄湿大大的浴巾来治理室内的干燥,枕边也放了一块湿手帕……尽管如此,还是很难入睡,每1~2个小时就会头痛而醒,鼻腔似乎要裂开。7点的早上,太阳还在懒床,而我的氧饱和度可以达到92%,心率也降到90以下。碌曲县人民医院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2017.11.25早)



    

    甘南之行

     (二)

         碌曲县人民医院的一天

早上8:30,步行从洮河源大酒店不足800米就到了碌曲县人民医院,这是镇子的主街,门市房的招牌全是藏汉两种文字,干净整洁的街道行人稀少,天低而湛蓝,空气清冷,直抵鼻腔,如同冷冻球囊一般即刻冻损鼻黏膜,仿佛立马粘上了无法正常呼吸。一步一拾地走到3楼,在院长办公室换上崭新的白大衣,被摄像机和全院仅有的17名医生和全体护理、药剂、检验、放射和行政人员们的簇拥下开始逐个病房、逐个重症患者的查房。

双人间的病房阳光充足,若不是病床上躺着的患者身穿藏袍,我都梦幻般地以为身在“天津市人民医院”了。首先查的是2个肺结核病人,一个是粟粒型,一个是慢性结核性胸膜炎。一个是29岁的藏妹,一个是79岁的藏族老奶奶。都用着标准的四联抗痨药,出现了肝损害,却无保肝药可以用。结核已经在大都市几乎绝迹,在这里却是高发而常见。单间里一个少年男子,17岁,重度贫血,血色素只有两克六,输了1000毫升血才达到四克九,化验单显示小细胞、低色素,却无法检验网织红细胞也做不了骨穿,根本无法明确是溶血还是再障。肺心病、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慢性心衰、房颤….... 看了十多个病人,每个都认真分析,深入展开,从鉴别诊断、规范用药到美国最新指南更新,都仔细解读,比在自己病区查房还要热情高涨。最后看了一个突发全身麻木的年轻女子,依我的经验考虑是情绪激动后的“过度通气综合征”,由此,顺便讲了一下“心身疾病”的概念。


半天儿的查房工作下来,了解到这里真的是严重的缺医少药,设备和检查手段不足。随后参观了院内各个部门:新手术室刚刚扩建完成,重症监护室正等待设备到位即可投入使用,新生儿重症干净整洁设备俱全,随时可以接诊。在医生办公室又座谈了半个小时,大家问我累不累,我由衷而言:查一个病人就有收获,能传播理念、播种希望就有意义。中午,漂亮的护士长带领几个女干部一起扎上围裙,亲自下厨为我们端上正宗的西北家常菜,味道令人终生难忘。腹部饱满,晒着高原的日头,走回酒店。


下午3点,再次到院内的会议室做关于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培训,讲了两个多小时。参会人员热情高涨,我讲的也投入忘情,气也不短了,头也不痛了,口也不干了,腹也不胀了,听者讲者都意犹未尽。回酒店简单用餐后,开始着笔记录下这丰富的一天:低而蓝的天,厚而艳丽的藏袍,枯瘦的藏妹,重度贫血的男孩,既当行政院长又开胸切肺的丁院,既当内科主任又会做彩超的路副院长,五十多岁还在一线值班工作又随时应对门急诊工作的老大姐们,白大衣崭新稚气未脱的年轻医生,美丽而又厨艺精湛的护士长,眼睛忽闪忽闪会说话……,只有17名医生的县医院让我想到C座两个病区的我的团队,如此地不同,又如此般相似,相似在都是热情敬业,情浓似一家,向着心中的理想前行。(2017.11.25晚)



12

    甘南之行

   (三)

     郎木寺卫生院的一天

从碌曲县到郎木寺乡约90公里,早上8点半出发时天刚刚亮,一路上感到日光逐渐变强,而不变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山坡上的牛羊。室外温度是-12℃左右,坐在车里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深褐色的山峦,半山腰雾气缭绕,在阳光下一点点蒸腾。

当我们抵达郎木寺时,雾气已经全部散去,从街面上一个有着红十字标志的拱门进去就是郎木寺卫生院,院子很小,其中有一座危楼已经停止使用等待重建,最后一排平房则是医务人员的宿舍,他们工作日吃住在这里,只有休息日才能回到远处的家园,院长也不例外。院长办公室内生着火炉,县领导、卫计委干部、一起陪同我的天津市红桥区委组织部的干部和我、还有郎木寺卫生院院长,围坐在火炉旁开始座谈医疗卫生工作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

大约11点多,太阳高高升起,室外温度略有回升时,患者们才从四面八方聚到这家卫生院。我开始在诊室逐个进行义诊,他们中有甘肃的汉族男子在高原做电焊工,患有肺心病,心功能已经很差;有天水出差办事的人员突发高血压;有藏族8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心功能不全;有回族的小女孩感冒咳嗽;有在附近务工的中年人来做查体……基层的医疗工作就是如此般无固定时间、无固定专业,面对的是广泛的人群和纷杂的疾患,然而又严重的设备不全和诊疗手段不足,遇到一个主诉有贫血史的藏族老人,我们却无法检测血常规。尘封已久的心电图机拿出来为好几个病人做了心电图检查,而这里的医生却不能准确地分析其意义。降压药仅有“利血平”和“降压0号”两种,连最最常用、最最基本的“消心痛”和“茶碱”类药物都无法获得。我走到药房逐个寻看现有的药品,大多为一些非处方类药物。我给每个来就诊的病人认真写下病历,并给出进一步诊疗的指导,也给郎木寺卫生院写下一些必须购置的基本药品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案。不知不觉,抬头看看时钟已是午后2点,目送一个个患者,他们手捧我写的病历不住地点头致谢,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地渴求健康,而在这里工作的医务人员又是怎样的一种坚守!

2点半开始午餐,品尝到当地的藏餐:藏饭、藏包、奶茶、酸奶,还有拌上酥油的蕨麻米饭。用餐后回程,途中在尕海附近的郭莽湿地做了片刻停留,石碑上刻着红色的字迹:“海拔3562米”。风大、天干、日晒、气温低下、空气稀薄,这就是站在世界屋脊的感觉-----高处不胜寒。

 我的甘南之行只是慢慢行医路上的一段小小经历,“健康中国”的宏大目标在前,吾辈仍须努力,坚忍前行。

(2017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