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大寒节气.民俗

榆次区人民医院


今日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4个节气,即整个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标志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传统历法,大寒是十二月的节气,也是腊月的代表节气(即“中气”)。它一般都落在公历120日前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00°。

按气象资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小寒前后温度最低,但这并不是说,小寒之后天气就显著回暖了,实际上,大寒期间的平均温度仅仅是比小寒高出1℃—2℃而已,给人们的触觉感受依然是寒风刺骨、视觉冲击依旧是冰天雪地,而且,在有些年份,大寒期间的温度确实会比小寒还低。正因为这样,古人一直把大寒当作是一年最冷的时节,《授时通考》称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压轴节气,大寒的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个时节,农民在地里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做准备,在家里则忙着过年的准备在农村,每到大寒时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可以说,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祭灶:糖粘灶王嘴

今年因为有闰月时节刚刚进入腊月,而大多年份,大寒节气都临近岁末年终。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节,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常用的灶神联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廿三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


除夕:踩岁迎新春


在一般年份,一年中最大的节日除夕就在大寒节气之中。腊月三十为除夕,春节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终。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有始有终,所以除夕与第二天的春节这两天,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节庆。

中国各地在腊月三十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风俗。称为辞年。除夕祭祖是民间大祭,有宗祠的人家都要开祠,并且门联、门神、桃符均已焕然一新,还要点上大红色的蜡烛,然后全家人按长幼顺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谐音寓意岁岁平安。除夕之夜,人们要鸣放烟花爆竹,焚香燃纸,敬迎谒灶神,叫做“除夕安神”。

新中国成立后,安神烧香活动渐废,其它欢庆活动依然。近年来,于除夕夜晚又增加了看电视,参加娱乐活动等新内容。

除夕的晚餐又称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主食为饺子,还有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菜肴。如“鱼”与“余”同音,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余”之意;韭菜取其“长久”之意;鱼丸与肉丸取其“团圆”之意等,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