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诺华尹旭东:迎接老龄化挑战 深化医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诺华制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老龄化带来了劳动人口减少、慢性病和共患病多发,疾病和护理负担、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如何破题老龄化问题也成为政府、企业等重点关注的方向。近日,诺华制药亚太、中东和非洲区负责人兼诺华集团(中国)总裁尹旭东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应对老龄化问题,将是我国医改砥砺前行、纵深推进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挑战。


在尹旭东看来,医改破题老年化问题,需要以基层为依托,为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化整合医疗打牢基础,并注重40-60岁劳动人口的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和协同用药,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中国医保基金由政府统筹,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有很多优势,可以从付费机制、医院结构、用药预防合理性等很多方面进行改善。未来将切掉低效/无效药品、提升仿制药质量,降低专利过期药价格,把这三部分省下来的钱放到专利创新药,让更多患者受益。”尹旭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老龄化

尹旭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层都已经认识到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而且也在密切关注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据了解,2017年初尹旭东职务从诺华集团大中国区主席调整为诺华制药亚太、中东和非洲区负责人兼诺华集团(中国)总裁时,管理的区域扩展至亚太、中东和非洲90个国家,涉及50亿人口,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在这个范围内。这也让尹旭东看待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更具国际视野。


“中国老龄化威胁日益严重,相比中东、非洲等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那些国家的人口远比中国的人口结构年轻;而较为发达的日本,虽然已经进入老龄化,但由于基础建设设施比较合理,在医疗方面,日本早诊断、早治疗的概念非常普及,而且医保体系支持所有人口,40岁以上就密切进行疾病排查,及早治疗和预防,使得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较高。” 尹旭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


尹旭东认为,在进一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过程中,需要在筹资、服务、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作为风险共担机制,长期护理保险筹资需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探索如何最终形成专项护理资金保障渠道。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各试点地区筹资机制的发展趋势,应强调个人与政府的共同责任。


经验证明,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逐步推进,老年人获益的同时可以缓解医疗系统和医保基金压力。日本国民医疗费自1985年至1994年间,年均增长6.1%,1995年至1999年增长率在1.4%至5.6%之间浮动。日本自2000年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后虽然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期望不断提高,但国民医疗费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的水平。


除了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外,老年人共患疾病发生率高、多重用药等问题亦需要解决。解放军总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服药者平均服药6~8种,其中65%的老年人有漏服、少服或多服药现象,25.2%私下减少或增加药量。多重用药可能导致健康状况的恶化,例如营养不良、骨折、跌倒等。


尹旭东认为,针对老年人,特别是有共病、老年综合征的老年人,应大力发展老年医学,建立多学科整合团队管理模式,实现个体化医疗和协同用药。


早预防

多项研究也发现,如未能早发现、干预和治疗疾病,将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以老年人高发的致盲疾病为例,世界卫生组织警示,若不立即采取行动预防和治疗主要致盲疾病,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50岁以上失明人口增长最多的国家。


“比如湿性老年黄斑变性,这一疾病进展迅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在确诊后三个月约有50%患者失明,两年内有85.1%会发展成法定盲。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致盲疾病患者人均疾病负担约为每年6万元,并估算出视力受损给患者家庭带来的终身负担高达18至32万元。”尹旭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称。


据了解,随着医保目录更新以及准入谈判的完成,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接受一线抗VEGF药物治疗从过去的全自费变为进入医保乙类目录后可报销70%-80%,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未来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后,有望调整药品报销目录品种和报销比例,探索门慢门特、日间手术、医保药店特殊用药管理等报销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更新更有效疗法的可及性。


与此同时,在尹旭东看来,应首先提升40-60岁人群的早期筛查意识和行为,这也将大大减少国家用于疾病的医疗费用。


此外,“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新药的使用在最终结果上可以大大降低医疗费用支出,让更多患者受益。”尹旭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原文刊发于2018年1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