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必知丨桑拿天请收下这份急救攻略

青岛卫生计生官微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逐渐有一些人被中暑“盯”上,尤其是对于体质弱的人和户外工作者更易中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东院急症科毕俏杰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带来一份中暑防治锦囊,帮助市民了解预防及紧急处理方法。


中暑偏爱这些人


婴幼儿及儿童。


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钝。


长时间户外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有可能因高温身体脱水,更易中暑


病人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或正在服用某种药物的人,如服用治疗抑郁症失眠、血液循环不良的药物,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严重时可引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中暑


及时饮水: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注意饮食及休息: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外出,避开正午时段(10:00-15:00),避免太阳直晒。高温条件下行走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待在凉爽的环境里: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或在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即使在还算凉爽的天气里,在太阳照射下车内温度仍然会迅速升高并造成危险。高温天气下,留在车里的任何人都有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


身边的人中暑,我们该怎么办?


先兆或轻症中暑病人


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对于有周围循环衰竭者,需静滴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


重症中暑患者

1、热痉挛

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此时应停止一切活动,静坐在凉爽的地方休息。饮用稀释、清爽的果汁或运动含盐饮料。即使痉挛得到缓解,之后的几小时内也不要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运动。 

如果中暑者有心脏病史,或者1小时后热痉挛的状况仍未消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处理。

2、热衰竭

高温暴露、体液的大量丧失是发生热衰竭的主要原因。患者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极度虚弱或疲倦,肌肉痉挛,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体温稍高或正常, 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

此时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给予服用不含酒精的电解质饮料、果汁等,转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处休息,脱去过多衣服,用凉水擦拭身体。

3、热射病——死亡率高

出现热射病的人属于危重病人,死亡率达50%以上!患者身体会出现极高的体温(口腔体温大于39.5摄氏度)、神志障碍。

处理:拨打急救电话120,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采用降温措施,如将病人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病人放在凉水淋浴下;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病人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吹。

监测病人的体温,直到体温降到38摄氏度。需要记住的是,不要给出现热射病的人喝水,不要在其嘴里放任何东西,如发生呕吐,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迅速送至专业医疗机构。


中暑常见误区

×昏厥急救掐人中

不但没效果,还容易导致意识丧失的伤者气道不通。


×只有户外、白天才会中暑

老人家在屋子里不开空调,通风不良即使夜间也会中暑


×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是预防和治疗中暑良药?

中暑时最需要补充的是电解质饮料或者含糖饮料,补充流失的体液和盐分。藿香正气水中含有 40-50%的酒精,对于过敏及重度中暑甚至会加重病情。


×中暑后,可以口服退烧药,或者擦拭酒精。

退热药会进一步造成多汗,加剧水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可将中暑者浸泡在凉水中,待其神志清醒后进一步补充水分。


×中暑多汗,大量饮水

单纯大量饮水,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脑水肿昏迷;应少量多次并服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专家介绍


毕俏杰

东院急症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急危重症专业20余年,擅长内科各种急、危、重症救治;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相关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分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预防学会急救分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

文章来源:青岛市市立医院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联系邮箱:qdwsjswxcc@163.com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