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居家养生,牢记这“四点”
东方京城中医院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23日12时09分迎来“处暑”。“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接近了尾声。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是处暑期间显著的天气特点。
“处暑”居家养生,牢记这“四点”
盖得多一点 护关节
“最近,门诊收治的关节疼痛、腰腿痛患者有增多趋势。”处暑节气时再吹空调,很多人会感觉不适。这是因为处暑之后天气转凉,人体的阳气也逐渐衰退,此消彼长,寒气如果侵入到经络和骨关节,就会出现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饮食润一点 助养肺
处暑节气,中午热而早晚凉,加上“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饮食上要润一点。
处暑之后,开始真正向秋季过渡,气候逐渐干燥,人的皮肤会因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嘴唇干燥,嗓子发干,民间称为“秋燥”。此时,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这类食物有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莲藕、芹菜等,它们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 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会感到懒洋洋的,这就是常说的“秋乏”。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人。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减缓“秋乏”,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 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雨水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霉菌便会生长繁殖。
三伏天时频繁开空调,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出伏以后,一定要注意勤通风。准备换秋装的你,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吹一吹,或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