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院长谈医改⑯ | 石洪秀:薪酬改革是当下首要
一个人能做哪些事、怎么样做事与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如果说龙江是黑龙江县级公立医院医改的“明星”,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的石洪秀院长就是造就这一“明星”的幕后导演,当仁不让。
无论在任何地方,身为县人医和中医院的“两院院长”,心中都有一份不可承受之重。可能很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一碗水端得平吗”?可是在石洪秀,不仅端平了,而且端得很稳。2004年,时值龙江县中医院经营出现困难、职工工资都没有着落。他临危受命走马上任,雷厉风行的手段,直接带来了短期内中医院改革成功;2012年,他接任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重担,开始了他在县医院筚路蓝缕的改革进程。
如今,他让两家医院协同发展,成为统领龙江的“龙头”,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的医疗资源配置,让龙江百姓“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回首这十多年的医院管理经历,石洪秀谈到更多的是对于当下新医改环境中一些具体实践的思考。
记者
您医院现在位居龙江县域“医联体”的“龙头”,是怎么做到的?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石洪秀
目前,我们对本区域内的辐射还是非常大的,而且老百姓的口碑很好。和周边几个县相比,我们的医疗设备算是好的。
“医联体”我们其实一直在做,而且做的事最少受益最大。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县镇府把几家经营不下去的医院给我们管理,医院安排专家、技术、人才予以支援。我们医院支持最大的是龙江县中医院,2003年它处于停业状态,而且开不了工资。面对全院职工无从着手的情况下,政府当时给的任务是,救活它,让职工得到相应待遇、中医文化能够得到传承。我过去时年收入76万,八年后我离开,年收入是两千多万。现在职工的工资、待遇和我们县人医基本持平了。
回想起来,2003的改革还和现在的不一样——当时是经营不下去了,让你改革;现在是改变目前的体制、分配的方式等,以前“活下去”,现在是“活得更好”。目前最重要事情是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按照《黑龙江省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原则,逐步体现按劳分配,按工作量核算,这是一个突破。除了按量分配以外,还要加大考核力度,形成多个部门协调考核。当然,改革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同时,一定要区分对待,按照自己的特点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因为只有医疗水平发展了,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记者
当下,县域已成为医改的“第一阵地”,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医改的得失,能否给其他县级医院一些建议?
石洪秀
医改我是非常赞同的,我院是国家第二批、黑龙江首批医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差价,而且改完之后能运行的这么好我们也是首屈一指的。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们当时改完出现了1000多万的资金缺口。作为国家的大政策,我是一直在探索,国家领导人也说了“医改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了”。
国家组织到三明参观,三明医改是有他的特点,包括地域经济等等,我们黑龙江也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其他医院来说都存在自己的个性,但是一定要勇敢的踏出医改的这一步。
记者
您如何看待县级医院的人才困境?好多医院都因此萎缩,您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
石洪秀
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至关重要。争取把我院的医生送到全国最优秀医院、技术最权威的科室里边。只有让医生见得多了,才能给出更好的诊断。即使我们看不好,我们也可以联系大专家前来。现在,我们按照不同级别,把医生送到不同的医院去培养。
我们的原则是“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县医院的规模毕竟不是很大,人才引进比较困难,自己培养非常困难。因此,我们更希望别人培养好的,我们可以把他用起来,这样比自己培养的成本更低。一带动一培养,时间长了科室不就带起来了吗?现在成立新科室,我也更希望通过引进专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