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疗服务,进入高铁时代——吉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成果回顾(一)

吉林卫生计生
前言


稳中求进的吉林医疗服务

 

曾经,百姓对看病的印象,是患者多、挂号难、速度慢、时间长、费用高;而吉林省自2015年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来,百姓就医体验逐渐改观,与往昔相比,犹如登上高铁,安全、经济、快捷、畅通、舒适。

建设“健康吉林”是我省卫生计生系统工作的战略指引,“改善就医体验、增强健康获得感”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三年,吉林省各市(州)戮力同心,紧紧围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等相关政策,夯实医疗质量根本,积蓄质量提升动能,在稳中求进的发展中,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借着十九大的新风,“行动计划”三年圆满收官,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一项项创新性举措,吉林医疗服务改善工作迎来硕果累累的收获期。

吉林百姓,心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进入了就医体验的“高铁”时代。



安全运行,百姓放心看病

 

——吉林医疗服务 进入高铁时代,吉林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成果回顾(一)

我国国家领导人每次出访必向当地力荐中国高铁,运行安全、技术完善、质量有保障、性价比高。而这背后的支撑,是高远的战略思维,是完善的管理保障,是严谨的技术把控。

医疗服务相比交通服务,更加人命关天。

14个月的小宝宝正在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母亲朱女士说︰“我儿子是肝移植术后的孩子,特别容易记住,但每天面对十几种输液用药,护士无不逐一对照确认,包括姓名、床号等等,有时候我都烦,但护士必需得到我的肯定答复后才给输液,而不是简单的单方核对信息。”长春市儿童医院医教部主任刘颖介绍,医院在静点处置时有着几乎“苛刻”的“三查七对”制度,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以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细节见管理,执行见质量。医疗安全,既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百姓健康的生命线。

顶层设计,政令严明典型引领

2015年,吉林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王化文同志曾强调,要将医改与贯彻落实国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使县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让吉林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

吉林省结合工作实际,先后下发《关于印发吉林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全省“行动计划”的统筹推进,明确了三年间推进“行动计划”的时间表及路线图,组织省直7家医疗机构共同签署了倡议书,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这一主线,全面组织实施开展工作。并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纳入市(州)卫生计生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和医政医管处年终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

2017年,吉林省展开“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与深化医改、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贯彻《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同步,通过医院巡查、明查暗访、患者评价等方式,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全省医疗质量提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让人民群众享有便捷、安全、有效、明白的医疗服务。

为了弘扬医德医风,在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学楷模、强内涵”活动,大力提倡以德润医。2017年,与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开展 吉林好人·健康卫士”评选活动,共有72名获表彰,充分展示了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风貌。

医疗质量,诊疗制度环环相扣

医院管理水平和医师技术能力,是医疗质量的核心,是改善医疗服务内容的重中之重。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在我省率先打响医疗质量工程攻坚战,制定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每月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例会,专项研究解决质量管理问题。包括手术安全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等工作,加强了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强化了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功能,医院感染发病率控制在2.8-3%以内、医院感染漏报率控制在3%以内。

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坚持以先进主流文化为导向,开展2017“质量年”一把手工程活动,并逐步完善“病人需求就是考核标准”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内涵建设,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管理成效荣获第五届全国品管圈大赛特等奖。

另外,临床路径管理是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工具,吉大二院现已完成320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诊疗规范修订和费用结构分析,积极开展单病种管理,推进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建立药品和耗材使用预警约谈机制,切实维护医疗本质。2017年患者人均药费、次均费用均持续降低,远低于国家控制增幅的标准,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打铁还需自身硬”,医师培养常抓不懈。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医疗卫生质量安全是医师培养需坚守的“生命线”,要加快合格医师同质化培养,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夯实人才基础。据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介绍,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吉大二院一直在积极组织开展各级骨干医师、社区卫生人员、全科医师等培训,努力提升区域内基层卫生人员综合服务能力。

                 

优质护理,垂直管理凸显效率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是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何,关系到能否协调医生、护士、病人三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

作为国家级优质护理单位,吉大一院护理工作紧紧围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探索护理改革,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推行垂直管理,增设护理副院长管理岗位,医院实现了医护分开,建立以护理管理为框架的临床工作平台,减少了管理层级及半径,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规范与标准,每两年更新一次制度流程,制定《临床护理质量标准及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临床护理质控工作手册》等,为全面规范护理工作,吉大一院新增修订制度流程有158余项。目前,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达97%。

优质护理服务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许多医院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吉大一院增设伤口造口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等8项专科护理服务,方便患者复诊及随访。

有条件的医院还为患者提供了延伸性护理服务,解决了许多家庭后顾之忧,增进了护患互信。其中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乡镇,护理部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产科孕妇学校,腹膜透析患者的居家指导,对乡镇农民开展的糖尿病防治健康宣教,使群众了解到更多的健康知识。

2010年初,国家在全国卫生系统部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旨在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至2017年底,吉林省全部三级医院外及80%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7年10月,吉林省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含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的出院患者中固定抽取相应数量的出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ll Center System)的方法开展满意度调查,全省38家纠风重点联系医院开展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综合满意度为95.58%,较2016年提高了1.79个百分点。


2015-2017大事记

2015年1月,组织省直7家医疗机构共同签署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院长倡议书。


2015年8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吉林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吉卫联发〔2015〕41号),出台吉林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


2015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启动“吉林省改善医疗服务百日宣传活动”,活动时间从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为期3个月。


2016年初,省卫生计生委网站开设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专栏,定期报道我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改善服务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宣传先进典型。


2016年1月,组织省医疗机构监测评价中心完成了我省7家样本医院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三方评估工作。


2017年2月,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形象,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 " 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 " 活动。


2017年2月,《关于下发吉林省开展专科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卫医便函〔2017〕18号),制定了《吉林省开展专科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我省专科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发展,提高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规范化服务水平,切实满足住院患者全方位需求。


2017年,下发《关于下发“吉林省卒中急救地图”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卫医便函〔2017〕71号),制定了“吉林省卒中急救地图”实施方案,形成救治医院网络,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全面提升吉林省脑血管病的救治能力。


统筹:林天慕

策划:张福安 杜兆云

撰稿:记者 杜兆云 刘施晶  通讯员 佟学颖 刘任飞

来源:城市晚报 2018年1月17日 A04专题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