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捷通单彬:如何利用数据驱动,做好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与执行的风险管理

泰格医药



9月14-16日,由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CCFDIE)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在福州召开。泰格捷通数据管理统计部高级总监单彬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数据驱动的方案设计与执行的风险管理》的精彩演讲。他分析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的风险来源及常见的失败原因,并介绍了主要的风险预防和监控措施。


泰格捷通数据管理统计部高级总监 单彬


以下为演讲要点整理:


 01 

临床试验中的风险管理


单彬表示,临床试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伦理、科学性、商业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此过程中,风险贯穿于包括方案的设计及执行、研究记录及保存、标本管理、数据管理等临床试验全过程。产品效果达不到预期、研究设计不足、研究执行不利是研究不达预期的主要几个方面。

 

尤其是方案的设计和研究的执行,由于高质量文献资料缺乏、预实验不足、临床经验不足、器械操作复杂、依从性差等多重因素,从而导致各种类型的偏差,进而对研究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带来影响。

 

研究团队应利用文献中得到的数据和研究中产生的数据借助统计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深入挖掘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在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和研究执行等环节,做好预防和监控,尽早发现、控制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危害,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研发风险与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02 

主要的临床试验风险预防与监控措施

 

在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与研究执行过程中,主要的风险预防与监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案设计时多方参与,及时跟进相关进展

在方案设计时,研究者、申办方、统计学家、临床运营专家等临床试验相关的各方应当共同参与,反复讨论、确认方案,降低设计风险,同时确保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并符合法规、伦理、行业标准。同时,研究团队应当及时了解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最新进展,做好与审评机构的沟通。

 

 预试验

可通过与试验进行初步的可行性探索,并以此了解产品的临床特性,对后续的实际研究的设计在人群选择、对照组选择、指标选择、样本量预估,以及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提供参考。

 

 常规的监查、稽查

监查是临床试验质量的第一道保障,监查员应严格按照GCP、临床试验方案、SOP的相关要求,实时监查临床试验过程中研究者操作是否按照方案进行、核对临床试验数据、确保临床试验合规进行。稽查应该是临床试验质量的第二道保障,在临床试验进行的各个阶段,分类型对临床试验进行全面稽查,通过对所有发现问题的分析和归纳,从而识别出临床试验系统性问题,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防范系统性错误的发生。

 

 中心化监查与分析

中心化监查是指及时地对正在实施的临床试验进行远程评估,和/或汇总不同的医疗机构采集的数据进行远程评估,有助于提高临床试验的监查效果,是对现场监查的补充。中心化监查中应用统计分析可确定数据的趋势,包括不同的临床试验医疗机构内部、和单位间的数据范围及一致性,并能分析各临床试验单位数据的特点和质量,有助于监查现场和监查方式的选择。

 

 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参与管控风险

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是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一组专业人员组成的独立委员会。IDMC通过在临床试验期间不断收集、定期分析安全性和疗效数据,支持试验进程的决策,及时中止试验、修改试验方案等,帮助申办者管控风险,合理降低研发成本。

 

 盲态下的样本量的重新计算

当原设计中样本量是在不确切信息的假设条件下估计的,对时间比较长的临床试验,可以在试验进行中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以便对样本量进行重新估计。此估计可用于计算新的样本量,且应该在不揭盲的状态下进行。新的样本量若和原样本量相似或比原样本量小,应保持试验样本量不变。若新的样本量比原样本量大并且是切实可行,应通过修订方案写明新的样本量。

 

 期中分析

期中分析是指正式完成临床试验前,按事先制订的分析计划,比较处理组间的有效性和/或安全性所作的分析。其分析目的是为后续试验是否能继续执行提供决策依据。

 

单彬表示,临床试验的设计应当注重个性化,且数据是有时效性的,只能代表已发生的状态,因此需要综合文献数据、历史数据、参考数据等,做好解读,尽可能接近实质,才能够得出合适的模型,以做好多维度、多专业的综合判断。他同时也强调,应当及时的对模型进行更新,模型并非现实,不能完全地“唯数据主义”。


「泰格捷通检测 赵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