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抢救不能错过的黄金时间

西塘公共卫生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10 月 29 日是「世界卒中日」,让我们一同关注脑卒中一级预防。

我国脑卒中的现状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杀手,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和经济损失。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65岁以下人群约占50%,表明我国脑卒中年轻化趋势严重,且每年仍以13%的速率在上升,复发率高达17.7%。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3%~5.2%,3个月时病死率9%~9.6%,死亡/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1.4%~15.4%,死亡/残疾率33.4%~44.6%。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据统计全国县以上医院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住院费用在100亿元以上,间接治疗费用4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药,大大增加了复发

脑卒中定义及分类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60~80%;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脑卒中风险筛判定

针对40岁以上人群,依据以下8项危险因素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每一项1分)。

(1)高血压病史(≥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或心瓣膜病等心脏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有脑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者,依据个体危险程度不同,选择性进行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和适宜性技术干预。

脑卒中发病与季节有什么关系?

脑卒中在春、夏或秋、冬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每年进入冬季,只要气温一下降,不少老年人就会因防备不及而发生脑卒中等疾病。天气变冷时特变是冬春季节,气温偏低,人体血管收缩明显,血压增高,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夏季天气较热,血管相对处于扩张状态,一般人认为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会减少,其实也不尽然。当气温较高时,人体大量出汗以降低体温,水分消耗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血液浓缩相对粘稠,血流减慢,也容易诱发脑卒中。所以,特别是对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常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晒太阳,天冷时减少户外活动。夏天时要避免大量出汗,并要及时补水。

脑卒中的诊断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不包括周围性面瘫)。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同时伴有复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或昏迷之一者尤需高度怀疑脑卒中)。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脑卒中症状出现后应该怎么办?

1、如果出现脑卒中症状,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

通知周围人或家人,并且让了解病情的家属陪同入院以便给医生提供详细病史。

2、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选择能治疗脑卒中的专业医院。脑卒中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三小时内,不能等待自我转好,以免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

3、家庭紧急处理。如果家里有血压计的话,测量并记录血压。注意不要给患者用一些不能确定的药物以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者因为脑卒中患者的吞咽的问题造成呛咳、误吸,增加治疗的麻烦。

患脑卒中后应该做什么检查

(1)首先应该做头颅CT

(2)有时候还要做头颅核磁共振(MRI)

(3)尽管是脑卒中,但还要查心脏

(4)需要检查颈部动脉干是否有病变

(5)还要检查脑底动脉环的情况

急性期血管再通黄金时间

血管再通治疗应严格遵循溶栓时间窗及适应证治疗;在治疗时间窗内,首先考虑静脉溶栓或取栓,经严格评估后可进行动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或取栓治疗;溶栓治疗须在具备溶栓条件的医院进行,医院对溶栓进行组织化管理,建立绿色通道,加强多学科合作,缩短溶栓治疗的时间延误;溶栓须由具有医师资质且接受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指南规范实施。

1、静脉溶栓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推荐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备注:后循环时间窗可适当放宽;6小时内尿激酶溶栓在国际上未被认可)

2、血管内介入治疗

包括动脉溶栓、桥接(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

由于静脉溶栓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 h),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13%~18%),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到3%,90 d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21%和68%,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经过严格评估选择的患者可以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

患者接受动脉血管再通治疗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临床症状符合缺血性卒中的诊断,血管检查显示闭塞特点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

(2)前循环卒中治疗时间窗在6小时以内;后循环缺血治疗时间窗为12小时内(尚未完全确定),少部分患者可延长时间窗;

(3)靶血管为大血管闭塞(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及M2段或大脑前动脉A1段等);

(4)患者家属签字同意;

(5)所在医院具备相应技术设备、操作者具有扎实的介入技术经验。

什么是脑卒中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预防。

指导国民培养良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探寻病因和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根据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制定出二级预防具体药物治疗方案:

1、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二级预防用药:

1)降压药物;

2)抗血小板药物;

3)他汀类药物;

4)合并糖尿病者使用降糖药物。

2、心源性脑梗塞二级预防用药:

1)降压药物;

2)抗凝

治疗;

3)他汀类药物;

4)合并糖尿病者使用降糖药物。

三级预防:针对脑卒中患者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 重,预防或减轻残疾,促进功能恢复。

生活中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量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活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