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并购,药店还有什么选择?
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推动药店走向集中、整合。虽然并购会继续,但趋缓的势头已经很明显,高济医疗的并购步伐暂停象征着行业的大规模收购由巅峰开始滑落。
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就将全国上万家药店收入旗下,这是一次资本的狂欢盛宴,不过从药店经营的角度来看,战略的正确与否有待继续观察。有业内人士曾将高济医疗收购的特点总结为“不追求控股、拼盘”,换言之,高济医疗的首要目标是追求门店的规模。
>>“寒冬论”并非危言耸听
2018年四大民营上市连锁收购门店数量最多的是益丰,达1500余家,作为最擅长整合收购的药店之一,益丰宣布2019年把工作重点转向整合,由此可以想象,高济医疗收购的药店遍布全国东西南北、规模大小不一,一万多家门店的整合难度有多大。不要说门店分布在这么多省,即使在同一省域内,整合也不易。
价高、有股份,还能继续主管企业,估计这是众多连锁对高济医疗趋之若鹜的原因,另一方面,反映出不少药店经营者因为盈力能力下降,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
民营上市连锁并购初期,不少药店对被并购是抗拒的,原因很简单:比如我的药店规模为2亿,你出3亿收购我,但我如果不卖的话,我将来可能做到4亿,现在卖的话就亏了。殊不料,近几年一系列相关医药政策出台,使药店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效益不断下滑,加上各路资本大举进入,抬高了单店的收购价格,于是选择入袋为安。
随着“4+7”药品集中采购、院店医保药品同价的范围逐渐扩大,药品利润空间缩小是必然的,能否发挥规模优势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据了解,全亿健康、高济医疗都已停下高速扩张的步伐,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一些药店至今仍不愿被并购,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继续发展,只要保持发展的势头,资本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别人的危机就是自己的机会,在这场“大洗牌”中活下来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医院处方外流已成趋势,占药品零售市场近八成的医院药房市场份额一旦被释放,药店的销售增长潜力将非常可观。但目前从总体来看,药店接收的外流处方数量并不理想,而大部分外流的处方也集中在少数大连锁手中。
接下来药店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寒冬论”并非危言耸听。
>>除了被并购,还有什么选择
那么,在现阶段仍不做被并购打算的连锁药店有哪些选择?
· 路径一:布点乡镇
扩张是药店永恒的主题,过去的一两年的事实证明,一些连锁不进则退。一心堂的2018年报显示,虽然县、乡镇级门店的单店产出低、平效低,但营收增长、毛利率、净利率、租金效率都要高于公司平均水平。可选择区域内一些城镇化较快、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乡镇,增加布点。
· 路径二:针对性布点处方外流
DTP药房兴起、处方外流试点、药店分级分类管理等种种迹象显示,外流处方的“蛋糕”不会平均分配,只会流向那些合规、规范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连锁。在迎接处方外流的路上,连锁药店需要有针对性的侧重,付出更多的努力。
· 路径三:选择加盟
加盟的第二波浪潮已经兴起。民营四大上市连锁中,老百姓起步最早,加盟发展势头最猛,范围最广,截止今年6月30日,其加盟门店数量已达906 家,加盟占比为五分之一。
除了民营上市连锁,一些区域龙头和主流连锁也纷纷推出加盟制度,包括宁波彩虹大药房以及浙江瑞人堂等,加盟的方式多样化,合作条件也越来越优越。挑选合适的合作伙伴取长补短,也是中小连锁可以考虑的发展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