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暑

中药学院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正当小编还沉浸在吃瓜和吹空调的舒爽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之时,不经意掏出手机一看才发现,原来大暑已经到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气候特征

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台风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诗人陆游形象地描述了台风袭来时的壮观景象。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关键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大暑养生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入伏后更应该少吃油腻食物,夏天气温高,肠胃负担会比平时更重,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因而经常人体会感到疲惫或消化不良。


    多运动多喝水

这两天爸妈长辈对你的关爱是不是更多了?要多喝水少喝饮料(看看自己的手边是不是放了一杯奶茶XD)。可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不仅能够补充能量,还有助于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年轻态。

 

    养心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养生要注意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

大暑饮食以清热化湿为宜,可以适当吃些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还可预防中暑。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莲藕、木耳、豆浆等。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

除了通过食疗消暑,另外还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此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干蒸

中医有句话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平衡,健康一生”。夏季人们长时间生活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比如卧室、汽车、商场、银行、办公室等等。天长日久,必然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处于亚健康的人群自然调节能力较差,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通过干蒸养生亦可有效排除体内湿毒。

在干蒸房内,人体大量排汗过程中会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可以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有效排泄沉积在皮肤底层的色斑。

干蒸可以补充人体元气,只有元气充足,才能做到夏不怕热,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



步入大暑之后,天气愈发炎热起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纵然空调凉爽,却也不要长久地窝在空调房中,出去走走运动一下出出汗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哦。





图文排版:黄玲

校对审核:金祝平   周新婷

终审:朱晓波

来源:中药学院团委新媒体



中药学院

微信ID:zjpczyxy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