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二十四节气中,
排位第十一的是“小暑”。
小暑来了,
意味着高温高湿的天气随之而至。
小暑六月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唐】元稹
小暑三候
温风至:小暑至日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蟋蟀居宇:又五日蟋蟀居宇。《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农历)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鹰始鸷:又五日鹰始鸷。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多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六月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一过,一日热三分。“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雷雨天气从此时开始增多。“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绿苔开始生长。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元稹的《小暑六月节》写尽了小暑现象。
小暑民俗
食 新
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伏面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
小暑养生
到了小暑节气,养生首先更应当注意降温消暑。医学专家认为,酷暑时节,通过“食疗”能够有效改善人体对炎热的不适感,如西瓜、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味甘性凉的食物,具有去暑、清热、解毒的功效。能让人更好地适应高温天气。
小暑养生,起居也要讲究。首先作息要定时,可于晚上10点至11点就寝,于早上5点半至6点半起床,养成良好习惯。为了保证充沛的精力,午饭后半小时最好睡一会儿。实验表明,每天午睡30分钟,冠心病的发病率能减少三成。
气候炎热,很容易使人产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的症状,所以在小暑时节的自我养护和锻炼更要保持平心静气的状态,确保心脏机能的正常运转。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特别强调一个“平”字,即不大喜大悲。
此外,还要避免因久坐而着凉的情况发生。俗谚中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说的就是小暑过后,长期放置在露天环境下的木制器具会积蓄过多的潮湿之气。在上面坐得久了就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到了小暑时节,饮食勿过量,适度更养生。中医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进入夏天,很多人喜欢在大排档喝啤酒,这很容易伤及脾胃。因此一定要控制饮酒量,以免诱发肠胃疾病。